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解码红色文化传承 赋能乡村共富发展

发稿时间:2025-07-03 16: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26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青空守望者·护翼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街道新宅村,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实地探访调研,深入探索“共富之路时代之光”的新宅实践,期间还参观了浙江省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美人弄卷烟厂展陈馆(美人弄1号)。

图为学院实践团参观中共地下交通情报站美人弄1号旧址。李坤 供图

  新宅村是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红色美人弄有“浙江红色第一弄”之称。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介绍,新宅村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以“美人弄1号”革命故事宣讲为切入口,抓住《美人弄1号》电视剧筹拍契机,借助驻村干部袁敏、顾志坤、阮霖军等名家和文化特派员叶榕、陈肖平等力量,创设上虞区红色文艺创作名家工作坊,引进大量人才开展文艺创作和红色宣讲,积极构建“文化挖掘 - 价值传递 - 赋能共富-打造品牌”链路,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美人弄1号,1941年12月成为中共上虞县党工委的一处重要交通联络站。这里承载着一段与浙江理工大学渊源颇深的红色故事——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浙江丝绸工学院图书馆负责人陈立强的母亲赵熙照,就是美人弄1号的房东,开办美人弄卷烟厂场地的提供者。赵熙照思想进步、胆大心细、聪慧果敢,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支持女儿参加革命活动,与卷烟厂女战士并肩作战,深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她面对敌人多次巡查从容不迫,还机敏掩护战友安全过境,是美人弄的巾帼英雄。实践团成员参观时,透过陈旧设备与历史资料,触摸这段跨越时空、联结两代人的红色脉络,深刻理解新宅村红色基因传承根脉。

图为驻新宅村的上虞区文化特派员陈肖平为学院实践团成员讲述美人弄卷烟厂的红色历史。李坤 供图

  在交流环节,大家围绕乡村振兴三色发展、红色文化建设与成果转化发展路径等课题展开探讨。

  在新宅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介绍村情的基础上,小越街道党工委委员陈立平介绍了新宅乡村振兴发展的亮点:近年来,新宅村推动红色文化向“美丽经济”转化,布局面馆、咖啡馆等业态“引人流”,通过创意农场带动周边、文创产品与“福”文化破圈,乡村旅游、研学经济多点开花,村集体与村民共赴共富征程;基地签约后更将与高校携手拓展业态内涵。

  实践团成员叶林峰则从青年视角建言,希望新宅村扩大红线、绿线、黄线“三色”IP宣传声量,精准研学内容供给,连点成线融入区域大格局,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补短板、拓思路。

  此次活动中,学院实践团与新宅村共同签约,明确在新宅村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双方代表在庄重的仪式中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将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宣讲,通过高校资源为新宅村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图为学院实践团领队陈恬与新宅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签约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李坤 供图

  经过此次探访,实践团成员不仅近距离触摸到新宅村的红色根脉,更见证了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后续,“青空守望者·护翼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将持续关注新宅村发展,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同频共进,让美人弄卷烟厂等红色印记,以及赵熙照、陈立强等巾帼英雄的革命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梁怡宁 葛羽宁)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