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河南城建学院数理学院团委联合共青团舞钢市委,组织“数理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赴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中心幼儿园,开展“电磁科普三下乡,趣味实验伴童行”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趣味实验为乡村儿童开启科学启蒙之门。
舞钢市教体局团委书记胡斐来到孩子们中间致辞,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她同时对志愿者们寄予期望,希望他们能通过专业知识,为乡村儿童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图为舞钢市教体局团委书记胡斐出席活动并致辞。丁昱舸 供图
“今天咱们要让铅笔飞起来、用手摇发电机点亮灯泡,还要请太阳公公帮忙发电呢!”志愿者举起磁悬浮笔向孩子们展示实验道具时,孩子们眼里瞬间迸发出好奇的光芒,纷纷围拢过来,急不可待地想开启这场科学之旅。志愿者的介绍,既引出了活动主题,也为后续实验做了铺垫。
志愿者用磁铁和磁粉变起“小魔术”,随着磁铁移动,磁粉竟随之变幻出蝴蝶等奇妙图案。“哇!磁铁会画画!”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惊呼起来。志愿者趁机解释:“这是磁铁的‘秘密朋友’磁场在跳舞呢。”简单生动的话语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磁铁吸引磁粉的原理,不少孩子还轮流接过磁铁尝试,看着磁粉在自己的操控下“听话”变形,脸上满是成就感。
手摇发电机实验现场,志愿者先以“能量转换小能手”的形象介绍设备原理,说明摇动手柄时动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
随后,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孩子们有序体验操作,看着自己摇动手柄使灯泡逐渐亮起,直观理解了电能产生的原理。
图为志愿者协助小朋友们完成实验。丁昱舸 供图
志愿者拿出简易指南针模型,给孩子们讲述磁石的故事:“很久前祖先发现磁石,做成小勺子放在光滑地盘上,勺柄会指南,这就是最早的指南针,能帮古人探索世界。”
讲解后,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制作指南针。一个小朋友装好指南针,看到磁针稳定指向南方,高兴地向小伙伴展示成果,其他孩子也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比较,活动室里满是欢声笑语。
“现在我们去捕捉阳光的能量!”做完室内实验后,高明阳老师和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进行太阳能发电试验。他们展示了太阳能板发电的过程,当看到房子模型里的灯在太阳能板的驱动下亮起来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声。有孩子好奇地用手挡住阳光,发现灯泡随之变暗,在志愿者的讲解下,明白了太阳能与电能转换的简单原理。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组织了科学知识问答与实验模仿秀互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太阳能板靠什么发电?”问题刚抛出,孩子们便踊跃举手,有的甚至踮起脚尖抢答,现场笑声不断。在模仿秀环节,孩子们模仿着手摇发电机的操作姿势,进一步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记忆。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回答问题。丁昱舸 供图
带队老师高明阳表示:“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志愿者也得到锻炼。希望借此埋下科学的种子,让孩子们爱上探索。”
据了解,庙街乡中心幼儿园科学实验类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此次活动带来的电磁实验与专业讲解,为幼儿园补充了优质的科学教育内容。该园老师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接触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实验,也为我们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数理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将携更多科学实验走进乡村,持续助力乡村科学教育,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扎根发芽。(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高明阳 韩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