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评估蓄滞洪区居民迁建后的生活适应状况,提供政策优化实证依据,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适彼乐土,安居新声”社会调研团近日抵达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洪水灾害搬迁安置小区团洲新村,开展入户调研。
2024年7月5日下午,华容县团洲垸堤防遭遇严峻洪水冲击发生决口,导致垸区92.5%的面积被淹,大量民房严重损毁。灾后恢复重建中,当地政府启动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实施受灾居民整体搬迁安置。
此次搬迁意义重大,团洲垸项目被确立为全国首个蓄滞洪区居民迁建试点,其经验对全国同类地区的居民避险搬迁工作具有重要的先行探索价值。基于此背景,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调研团选择团洲垸安置区作为深入研究的样本。
在带队教师及当地村“两委”成员的协调与引导下,调研团成员分组深入安置小区居民家中。本次调研综合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结构化问卷调查+参与式社区观察”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收集搬迁居民在安置后的真实生活图景、主观感受、实际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一手数据。
团队计划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践指导性的调研报告,旨在为后续完善蓄滞洪区迁建政策及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在走访过程中,观察到一户居民正搬运生活物资,调研团成员主动上前协助。该居民表示,自2024年灾后搬迁入住新居以来,政府部门定期发放米、油等基本生活物资补助。
调研团成员帮助居民提物资。甄情 供图
“去年发放的物资到现在还有结余。”该居民介绍,“这些补助确实有效减轻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部分开支压力。”据其估算,通过政府物资补助节省下来的费用,基本可以覆盖家庭每月的水电等固定生活开销。
谈及一年前那场灾难,该居民向调研团展示了手机中保存的灾情影像资料。画面清晰地记录了洪水淹没房屋、农田损毁严重的景象,突显了搬迁前的生存困境。
对于现状,该居民表示:“搬迁后最明显的改善之一是医疗条件。新社区距离医疗点更近,就医更加方便了。政府提供的半年免费医疗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后重建期间的医疗经济负担。”
调研团成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吴毛沨 供图
然而,调研也清晰地揭示了该村居民搬迁后面临的普遍性挑战。由于安置小区规划中未包含配套农业生产用地,对于原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部分居民而言,生计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收入来源减少或中断是他们当前最主要的担忧之一。
正如受访居民所言:“我们理解并支持国家的整体搬迁避险政策,这是为了长远安全。但对我们这些习惯了种地的人来说,没了土地,就等于断了主要的收入路子。真心期待后续能出台更完善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在帮助我们找到新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方面。”
调研团成员听取居民意见。袁谨丞 供图
团洲垸搬迁居民的生活,正经历着从“洪水记忆”与“忧居”困境向“安居”新生活的深刻转变。在调研团看来,他们的真实体验、具体诉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不仅关乎个人家庭的福祉,更是评估全国首个蓄滞洪区迁建试点成效的关键指标,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类避险搬迁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智慧”和优化方向。
据悉,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调研团将继续深入团洲垸安置小区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力求“听真声、察实情”,仔细丈量这片经历重创又孕育新生的土地,为蓄滞洪区迁建居民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发展”的可持续安居目标贡献学术力量与青年智慧。(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甄情 吴毛沨 袁谨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