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四川农业大学师生调研小微盆景 探讨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发稿时间:2025-07-08 17: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归园田居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龙村开展小微盆景实地调研,围绕盆景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乡村宣传推广等议题,与当地村干部、盆景手艺人及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安龙村小微盆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图为安龙村小微盆景园。周怡坪 供图

  共商文创设计 赋能盆景产业

  安龙村作为川派盆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精湛的盆景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为提升安龙盆景的市场竞争力,实践团队与村“两委”及盆景协会代表就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展开研讨。

  在盆景手提袋包装设计环节,团队建议融入安龙村特有的盆景元素与川西林盘景观,采用环保材质,既体现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针对“沐言盆景”品牌logo设计,双方一致认为应突出盆景的艺术性与自然意趣,结合书法笔触与简约线条,传递“一盆一景一世界”的意境。

  小微盆景吉祥物钥匙扣是本次讨论的亮点之一。团队提出以安龙村常见的松、柏、紫薇等盆景树种为原型,设计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并赋予其“安安”“龙龙”等拟人化名称,增强亲和力。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文创产品不仅能延长产业链,还能让年轻人通过萌趣方式接触盆景文化,这个思路非常新颖。”

图为归园田居团队与村干部商议文创设计。周怡坪 供图

  聚焦宣传片拍摄 讲述多维安龙故事

  如何通过影像力量展现安龙村的盆景技艺与人文情怀?在宣传片策划座谈会上,实践团队提出“见物、见人、见精神”的创作框架。建议以“四季轮回”为时间轴,捕捉春修枝、夏蟠扎、秋整形、冬养护的盆景制作全周期。

  同时,实践团队决定采用“匠人访谈+实景跟拍”形式,记录非遗传承人“60年雕琢一盆景”的坚守,以及返乡青年利用直播带货开拓市场的创新实践。

图为团队拍摄宣传片取景地。廖英芝 供图

  走进盆景园林 触摸匠心传承

  调研接近尾声,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委会向导的热情带领下参观了多家精品盆景园。在一家村民经营的小微盆景园内,树龄超百年的金弹子古桩盘根错节,树冠如云;青年匠人用铜丝对一株罗汉松进行造型,他边操作边讲解:“弯曲角度差一度,十年后呈现的态势就完全不同。”团队成员纷纷上手,体验小微盆景修剪技法,在匠人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枝叶整理。

  夕阳西下,归园田居调研活动在满园苍翠中结束。安龙村以小微盆景为笔、以文化为墨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而实践团队的思考仍在延续:如何让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怎样通过新媒体让“沉默的盆景”讲出动人故事?这些问题的探索,将成为团队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不仅为安龙村盆景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也让川农学子在实践中读懂了中国乡村的文化基因与发展脉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刘亦萌 朱春艳)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