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虽小,浑身是宝。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株传统草药在现代产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近日,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踏访了位于枫林镇隆兴坳村的艾草基地,采访了基地负责人付见河,深入探索小艾草成就大产业的发展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付见河。何敏怡 供图
2017年,付见河通过招商引资将湖南省省级非遗传承人龙新平及其“龙艾麒”品牌引入隆兴坳村,开启了艾草产业化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南方湿气重,龙氏艾灸作为非遗技艺,在驱寒祛湿方面有独特功效。”付见河介绍道。
经过深入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艾草生长,这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天然基础。
艾草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每亩年租金500元,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为村民创造了稳定的土地收益。经过五年发展,基地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区、现代化加工车间、智能化仓储中心等功能区,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基地创造性地采用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合作机制。付见河详细介绍了村民的多层次参与方式:“除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外,我们还优先雇佣本村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据了解,农忙时节用工需求大时,基地最多可带动80多人就业,年发放工资超过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负责道路清扫的几位村民,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还能到基地从事分拣、包装等轻体力劳动,月收入可达三四千元。“有位大姐家里有患病老人需要照顾,我们特意安排了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她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付见河动情地说。这种人性化管理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更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温度。
图为村民在加工艾草。何敏怡 供图
产品研发是基地的核心竞争力。付见河拿起一盒“龙氏祛黄三花聚顶”艾柱介绍道:“这是我们最畅销的产品,采用道家‘三花聚顶’的理念研发,去年12月投产以来,半年时间已销售8万多盒、6万多单,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四。”
他强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坚持传统工艺:“我们的艾绒都要经过三年阴干发酵,这样才能保证最佳药效。现在仓库里还存放着2019年采收的艾草,要到明年才能使用。”
图为晾晒的艾草。何敏怡 供图
在销售渠道建设上,基地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组建了专业的电商团队,通过抖音直播、拼多多、淘宝等平台进行销售。”付见河兴奋地说,“虽然电商运营才半年,但月均销量已达1万单左右,顺丰快递都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了。”线下销售也在稳步推进,产品已进入湖南、广东等地的养生馆和药店。
作为红色旅游村,隆兴坳村还将艾草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付见河介绍:“我们开发了丰富的体验项目,接待过省师大附中等研学团队,让学生们亲手制作艾条、艾绒。干部培训班也会安排专门的艾草加工体验课程。”今年,基地还计划建设艾草文化展馆,进一步丰富文旅内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拍摄短视频。何敏怡 供图
谈及未来发展,付见河充满信心:“我们正在规划二期扩建工程,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一倍。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开发艾草精油、艾草茶等深加工产品。”湘潭大学实践团表示,将运用新媒体方式助力艾草产业发展,让这片承载着非遗技艺的红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何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