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大的讲台,只有树荫下一张方桌、几把椅子,以及切好的西瓜——这却成了最“接地气儿”的普法课堂。7月7日,许昌学院法学院“情暖童心,携法同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河南省许昌市支教之余,走进鄢陵县陶城镇,在玉米地旁支起普法小方桌,一条写着“青春普法下乡,援助情暖民心”的鲜红条幅在桌旁亮相。队员们用乡音相声、冰镇西瓜和云端直播,把法律知识“种”进乡亲们的心田。
七月的豫中平原,热浪滚滚,乡亲们正在田间辛勤劳作。在陶城镇十室村一片玉米地旁,一张小方桌、几把椅子悄然摆开,桌旁“青春普法下乡,援助情暖民心”十二个大字格外显眼。桌上放着刚切好的、鲜红多汁的大西瓜——这就是实践队队员们精心布置的“田间普法点”。
图为玉米地旁支起的普法小方桌。成嘉轩 供图
队员们注意到,每天劳作间隙,汗流浃背的乡亲们总会习惯性地走向田埂边的阴凉处稍作休息。为了让普法更贴近乡亲生活,队员们转变思路,特意准备了清凉解暑的西瓜和饮用水。待乡亲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树荫,队员们热情迎上,递上西瓜和水,喊着“叔、婶儿,快来歇歇脚,吃块瓜解解暑”,瞬间拉近距离。法律知识的普及,就从这最自然、最贴心的田间小憩开始了。
“恁白搁这儿装糊涂!这借钱不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可管得严着嘞!”“这遇到诈骗,恁可白上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吃着甘甜的西瓜,听着地道的乡音,队员们自编自演的方言普法相声《当普法遇上“豫”言》让小小的歇脚点笑声不断。他们巧妙地将法律中关于“民间借贷”“防范诈骗”“肖像权保护”等与乡亲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幽默的河南方言和身边的故事。
图为队员们为乡亲们上演方言普法相声。成嘉轩 供图
“法条”与“乡音”的碰撞,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乡亲们边吃瓜边听相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法律知识。“这瓜真甜!这相声真中!笑着就把法学会了,得劲儿!”一位大叔擦着嘴边的西瓜汁,乐呵呵地说:“情暖民心”,在欢声笑语和实用知识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田间树荫下的欢声笑语、浓浓乡情,如何分享给更多人?实践队员们架起直播设备,将这充满乡土气息和青春担当的普法现场实时推送到网络云端。
屏幕内外,法律知识瞬间跨越了田埂的阻隔。短短几十分钟,累计点赞量已超2万。“在外头打工也能瞅见咱老家的普法直播,看着真暖心!听见家乡话,心里头真热乎!”一位远在他乡的鄢陵县村民在弹幕中动情留言。
图为队员们正进行云端普法。成嘉轩 供图
一田一埂一方桌,乡音乡情传法意。团队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让法律的种子在乡亲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悄然播下,在欢声笑语、乡音乡情和青春担当中生根发芽,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陈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