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璧”有好事农文旅融合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开展“璧有好事,幸福影像惠万家”公益摄影活动。
清晨,实践团一行十余名成员,身着统一印有“重庆交通大学”标识的文化衫,携带专业单反相机、备用镜头、三脚架、便携式背景布、简易反光板等全套摄影器材抵达七塘镇。
经过前期调研与场地勘察,她们在镇上一处开阔阴凉的空地,迅速搭建起简易高效的“移动照相馆”。一方树荫、一张凳子、平整悬挂的背景布,构成了临时的拍摄空间,专业与乡土在此刻交汇。
活动伊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镜头,部分老人流露出“老了不用照相”的腼腆与迟疑。实践团成员展现出耐心与亲和力,通过轻松幽默的引导和反复沟通,逐渐化解了村民的拘谨,现场气氛变得活跃融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老人拍摄合影。曹家乐 供图
老年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服务对象。当地很多老人长期缺乏符合要求的证件照,导致他们在办理老年证、领取补助等方面存在不便。实践团成员细致地为老人们调整姿态、整理衣着,拍摄标准证件照。此外,还特别鼓励并协助老夫妻、老友、三代同堂的家庭拍摄全家福或纪念合影。
“爷爷,看镜头这里。”“婆婆,您笑得真好看!”引导声中,许多老人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合影的愿望。
一位刚和老伴拍完合影的老人高兴地说:“活这么大岁数,和老伴这么正经地合影还是头一回。”
实践团成员感慨,这些照片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证件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们的情感影像空白,成为家庭记忆的珍贵载体。
针对乡村儿童专业影像记录相对缺乏的情况,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拍摄了活泼生动的单人照和趣味合影。
“小朋友,看镜头!比个耶!”快门声伴随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被一一捕捉。负责拍摄的实践团成员表示,希望通过快门为孩子们留存下珍贵的童年印记,留下那些奔跑的身影、开怀的笑脸,使其成为岁月里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拍摄宝宝照。胡艳琪 供图
镜头也聚焦于七塘镇的基层建设者。村干部们身着整洁服装,在镜头前留下符合规范的工作照。他们表示这些照片将有助于他们日常工作的开展。
同时,正在田间劳作或闻讯赶来的普通村民,也拍摄了精神饱满的个人肖像。“镜头下的他们,眼神里有对土地的深情,肩头有对家园的责任,构成了七塘镇奋进图景的生动缩影。”看着相机屏幕上的照片,实践团成员有感而发。
活动当天,实践团累计为超过40位老人提供证件照拍摄服务,为10余个家庭拍摄了全家福或纪念合影,并为10多名儿童记录了成长瞬间。拍摄完成后,团队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后期处理,确保照片符合规格或优化效果,并承诺尽快将冲印好的照片送给村民。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参与全家福拍摄的村民合影。曹家乐 供图
“来,看镜头!笑一个!”这句重复了上百次的话,成为大学生们与村民互动的纽带。据悉,活动结束后,团队将完成照片交付,并计划整理活动素材,通过线上线下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看到七塘镇的乡村故事与村民风采。(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胡艳琪 龙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