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安徽大学生走进儿童康复中心 开启一场与爱同行的实践之旅

发稿时间:2025-07-18 11: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有一家默默耕耘、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之光的民营非盈利性机构——春语儿童康复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专注于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事业,以科学、系统的专业课程和特色教学促进儿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融合能力全面发展。

  7月3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乐润童稚,彩筑星途”艺术惠民实践团队深入春语儿童康复中心,特别采访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许悦,了解特殊儿童康复教学的实践与心声,并面向康复中心内的班级展开音乐和美术教学。

图为实践团队队长王许(右)对教师许悦(左)进行采访。张憬悦 供图

  许悦在春语中心工作已三年,此前也一直耕耘在特殊教育领域,她表示,能看到孩子们在康复过程中取得进步,这给她带来了很多成就感。她特别介绍了中心将特色课程与康复目标结合的经验。以奥尔夫音乐课为例,该课程巧妙地将扣扣子、穿衣服等生活技能生活技能训练融入音乐节奏和律动中,让孩子们在愉悦中自然学习。

  谈及社会支持,许悦欣慰于社会关注度的提升,但也指出误解依然存在,公众认知仍显匮乏,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当队员们结束采访,步入春语康复中心的教学区时,一番充满生命力的景象开始上演。当天的音乐课由团队教学组刘疏影担任主讲老师,以一首“身体音阶歌”拉开序幕,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全神贯注,跟着旋律唱起“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小小的身体随之舞动:从轻触脚尖,到膝盖、大腿、腰部,再到挥动手臂、耸起肩膀、轻拍脑袋,最后高高举起双手。这简单的动作搭配欢快的歌声,瞬间让整个教室都“活”了起来。

  本次课程主体内容是学唱《粉刷匠》。刘老师以“帮光头强粉刷新房子”为情境导入,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有趣的童话任务中。孩子们学唱得格外认真。当“粉刷”完成,看到屏幕上焕然一新的五彩房子时,一张张小脸上绽放出纯真而满足的笑容。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最后的“击鼓传花”小游戏,轮到的孩子需要站起来唱《幸福拍手歌》。孩子们唱得认真,动作也做得有模有样,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图为实践团队音乐教学组同学在为孩子们授课。张憬悦 供图

  音乐的余韵未消,美术课的画卷徐徐展开。主讲老师周锦钰带来了水彩笔绘画课——画枇杷。她早已为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了画有树枝轮廓的画纸,孩子们的任务是添上饱满的枇杷果和翠绿的叶子。在周锦钰的示范和讲解,以及耐心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观察并归纳枇杷的形状、颜色以及叶子的特征,然后拿起画笔,大胆地在纸上描绘心中的枇杷。有的小朋友画的枇杷圆滚滚,像挂满枝头的小灯笼,有的则仔细涂色,让叶子显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助教协同周锦钰一起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或适时地俯下身轻声指导,或手把手地帮他们更好地表现出枇杷的立体感、叶子的脉络走向。看着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稚拙童趣的“枇杷图”逐渐完成,一种欣慰与感动的暖流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图为实践团队美术教学组同学在指导孩子们画画。张憬悦 供图

  在春语儿童康复中心,每一天的努力都凝聚着无数家庭的殷切希望。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道阻且长,但正如许悦和她的同事们所坚信和实践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弥足珍贵——无论是唱准一个音符,扣好一颗纽扣,还是画出一颗圆润的枇杷。

  亲历课堂,与孩子们同歌同画的队员们纷纷表示,这里的老师们用专业的知识、无私的爱与无尽的耐心,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阶梯,他们也深刻理解了许悦老师所说的教学与趣味融合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社会关注与支持的不可或缺。?(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邬安琪)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