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有时候会让人不舒服,但对方说只是闹着玩。”“这个词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但不跟其他人玩……”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杨沟小学的暑期科普课堂上,孩子们正结合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描述拿到的词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区分正常交往与霸凌行为,洛阳师范学院“洛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设计了“谁是卧底”小游戏,将“玩笑”与“嘲讽”、“好朋友”与“小团体”、“玩耍”与“欺负”等易混淆的词汇分别写在卡片上。
激烈的竞猜过后,孩子们逐渐明白,同样是语言互动,“玩笑”建立在彼此友好尊重的基础上,而“嘲讽”则带有恶意贬低;同样是同伴交往,“好朋友”是兴趣相投和互相支持,而“小团体”则是基于利益的排他性交往。每当有孩子准确指出其中的差异时,队员们就会送上一枚印着“洛小普守护星”的特制印章,小小的奖励让课堂气氛愈发活跃。
反校园霸凌科普课堂上,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互动。“洛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供图
“洛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2年6月,以法学与社会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为主。团队以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防范校园霸凌为核心目标,连续3年面向洛阳市多个社区及学校开展以“以法之名·护航青春”为主题的反校园霸凌普法关爱活动,覆盖人群约3000人次。
今年团队创新活动模式,通过“情景扮演”“反霸凌知识套圈大挑战”等互动形式,让课堂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助力青少年在生动的课堂中潜移默化汲取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胡小雅的指导下,团队原创的法治情景剧《懦骨生花》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点环节之一。故事以乡村校园为背景,讲述性格内向的初中生林小雨长期遭受同班同学霸凌,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与恐惧。最终她鼓起勇气,在青年律师的帮助下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情景演绎法庭部分。“洛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供图
在法庭审判场景中,法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严肃指出:“校园霸凌不仅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更触碰法律底线。”当剧中林小雨坚定地说出“法律会保护每一个勇敢的人”时,台下的师生和家长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实践团队设置“我是小法官”“维权大讨论”等互动环节,邀请学生模拟庭审角色,围绕“如果是你,会如何处理霸凌事件”“法律如何保障受害者权益”等角度展开探讨。
“以前觉得霸凌离自己很远,看完剧才明白,每一名冷漠的旁观者都可能助长恶行。”杨沟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同学在分享中表示。
作为情景演绎中被霸凌者的扮演者,团队成员崔志帆为了让观看者感同身受并认识到霸凌行为的恶劣,反复琢磨角色心理,“在表演过程中,我能看到台下孩子们的眼神,从他们的反应里,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活动结束后,成长树下围满了跃跃欲试的身影。孩子们拿起彩笔,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片片卡纸剪成的叶子上。
“不欺负同学,也不看着别人被欺负。”“我会做反霸凌的小喇叭。”稚嫩的字迹里藏着最真挚的决心。当一片片叶子被小心翼翼地贴满树干,光秃秃的纸树渐渐舒展成枝繁叶茂的模样,像极了他们在活动中悄然生长的认知与勇气,这棵树从此变成了校园反霸凌的宣言。
据“洛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力冉介绍,团队将结合前期活动反馈,继续完善科普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设计不同的普法课程。面向小学低年级,采用绘本故事、动画短片等方式解析“推搡、起侮辱性绰号”等显性霸凌;面向高年级青少年则侧重法律责任解读,配套设计“模拟调解”课堂,更直观高效地传递反霸凌相关知识与应对方式。(记者 李婧怡 通讯员 张彦昊 崔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