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三线建设精神与核工业精神,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新突破的新时代科技人才,7月11日,四川大学“芯”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和进行联学共建,青年学子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信仰力量,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破解“精神缺钙”难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学习李正武院士感人事迹。高语晗 供图
在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共同回顾了我国核聚变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厅内,一幅幅珍贵图片和一件件实物模型,都生动再现了以李正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敢为人先的奋斗足迹。实践团成员表示:“只有站在‘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前的那一刻,才深刻体会到‘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围绕“如何补齐青年学生精神之‘钙’”这一主题,从团日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老师们交流。高语晗 供图
正值中国核工业事业70周年之际,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杨畅表示学校开展多项活动传承核工业精神。组织创排的《蔷薇花开》《核梦开始的地方》等原创话剧在乐山、嘉峪关、上海等多地展演。《蔷薇花开》以三线建设为背景,融入莫若湖蔷薇花海景观,展现老一辈核工业人的故事;《核梦开始的地方》以“穿越”手法串联青海金银滩、秦山核电站等场景,纪念首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徐冠鹏特别提到“理工最强音”活动,把红歌作为了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学校还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引,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第二课堂建设,传承核工业精神。
图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杨畅分享。高语晗 供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杨书瑶引用毛主席的话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坚持开展覆盖乐山11个区县的深度调研,以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引导,着力调整学校育人方案,助力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学校深度分析调研结果,建立完善社会实践基地体系,涵盖四个功能板块:依托核工业相关场所和企业,发扬传承核工业精神的核工业特色型基地;侧重专业实习、课题研究与学科竞赛的专业型基地;围绕环保、科普、教育等的志愿服务型基地;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的综合型基地。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申鑫介绍道,以四川大学“以新促质,卓越发展”特色党建活动为契机,带领学生们走访了科大讯飞、华为、TP-LINK等众多对口就业单位。通过与专业技术骨干的交流,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科技报国”的具象化实践,并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绑定,形成从培养到就业的闭环。
“要把调研报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四川大学“‘芯’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长表示,团队将以“学精神、用精神、传精神”为主线,重走中宣部“两弹一星·大国重器”精品路线,并调研沿线科技企业,实现学伟大精神,践原始创新,传强大动力,赋能电子信息领域新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通过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之鹰”青年宣讲团同步开展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主题宣讲,用青年语言讲好“两弹一星”故事,在生动的实践课堂上筑牢国家安全意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让红色血脉与时代脉动同频共振。
图为实践成员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团委老师合影。高语晗 供图
双方在此次的交流分享中受益匪浅,申鑫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能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为深入培养科技报国、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创新人才注入精神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钟佳秀 莫斌斌 秦国耀 胡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