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金叶子实践团”师生一行,于7月3日专程赴广东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开展实地调研,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慰问了高州市最后一位抗战老兵刘昭光老人。
实践团为刘老送上生活物资,亲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在温馨而庄重的氛围中,师生们展开“露天圆桌访谈会”,围坐在刘老身边,屏息凝神,聆听这位亲历烽火岁月的英雄深情追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以及投身国家建设的奋斗故事。
图为团队为抗战老兵刘昭光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周汉杰 供图
忆往昔峥嵘岁月,刘老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波澜壮阔的抗战经历。1945年2月,他作为抗日志士杨麟的警卫员,勇敢地参加了震惊粤西的曹江抗日武装起义。回忆起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刘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他曾连续三日粒米未进,仅靠清水维系生命;在冷雨寒夜中,他身披简陋的蓑衣,如游龙般穿梭于山林之间,设下伏击;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在蒙住双眼的条件下,他也能熟练地拆解、组装枪械,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我有三支驳壳枪,一打就是20发子弹!打得敌人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那次战斗,我们缴获了5支枪,俘虏了5个人。”刘老自豪地描述了一场战斗场景。他还撩起头发,指着头上的伤疤动情地说道:“在防城、北海抗击日寇时,我被日军飞机投放的炸弹碎片击中,这个见证日寇暴行的伤痕,至今仍刻在我的头上!”
图为团队“露天座谈会”。周汉杰 供图
交流过程充满了温情与共鸣,一场跨越时空的“新老兵对话”尤为感人。曾在武警部队服役两年的电子22-2班李世平同学,与刘老就军旅生涯展开了亲切而深入的交流。李世平分享了新时代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官兵生活,并将一套崭新的现代军装郑重地披在刘老身上。这一刻,“老兵”与“新兵”的手紧紧相握,军魂在无声中传承,深刻诠释了“老兵带新兵,精神永流传”的时代内涵。
图为团队退伍成员与抗战老兵交流。周汉杰 供图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镇政府负责征兵工作的负责同志,向师生们详细解读了当前的国家征兵政策,介绍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各项优抚优待措施和广阔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当前征兵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而体检不通过”的普遍现象。负责同志勉励同学们要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素质,特别是保护好视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踊跃报名参军,投身火热军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图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宣传征兵政策。周汉杰 供图
访谈尾声,刘老讲述了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盛赞党的好政策让他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并深情寄语广油学子:“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你们生在好时代,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过硬本领,永远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老人的话语饱含期许,铿锵有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李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