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流坑村的“文化摆渡人”:江西服装学院学子以“艺”绘振兴

发稿时间:2025-08-04 11: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化身文化传承的摆渡人,在青砖黛瓦间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

  流坑村,是一座始建于五代南唐的村落,因文武状元文化闻名,却一度面临年轻人口流失、传统文化传播乏力的困境。此次,江西服装学院团队12名成员带着明确目标而来——以艺术为桥梁,链接古村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需求,助力破解传承困境。

  在流斑驳的青石巷弄深处,实践队员以“文武状元”文化为灵感源泉,展开墙绘艺术创作。团队采用“三维一体”协作模式:设计团队运用专业量具反复校准人物造型比例,调色团队从古建筑中提炼青灰、黛蓝等传统色谱,绘制团队则以工笔技法再现文官持卷的儒雅神态与武将执戟的英武气魄。

图为实践队员在流坑村创作的完整文化墙绘。刘杨洋 供图

  “这些墙绘不是简单的墙面装饰,而是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文化密码。”项目负责人指着尚未完工的墙绘解释道。随着文官峨冠博带的轮廓渐显,武将铠甲鳞片的细节初成,原本沉寂的街巷已悄然蜕变。斑驳墙面上跃动的色彩与飞檐上的螭龙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视觉叙事。游客们纷纷驻足,用镜头记录下艺术与历史交融的瞬间。

图为实践队员在流坑村创作墙绘过程。张翔 供图

  南昌游客李先生举着手机拍摄武将盔甲的渐变晕染技法:“这种将人物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的尝试,让古村故事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实践队员们循着阵阵豆香,踏入董氏石磨腐乳非遗传承基地。古朴的传统石磨与崭新的现代设备和谐共处,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图为董氏石磨腐乳基地负责人为成员们讲解腐乳制作过程。蒋晓梅 供图

  据了解,过去,漫长的冬季制作周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今,恒温发酵、智能控温等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大幅缩短了工期,更巧妙地保留了古法工艺的醇厚风味,实现了生产效率的质的飞跃。这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美食正借助科技的力量重获新生。

  实践队员们也了解到当地特产董氏石磨腐乳存在知名度不高的问题。队员们架起直播设备,化身为“云端导游”,带着直播设备走遍整个古村,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到直播间中了解古村历史。伴随“行走的讲解”结束后,队员趁热打铁,将直播转变为助农直播,为大家介绍董氏石磨腐乳。在镜头里,实践队员们热情互动,留言区热度持续攀升,点赞量最终突破2万+。

图为团队成员为直播间观众介绍董氏石磨腐乳。张翔 供图

  流坑古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镜头的捕捉下化作“流量密码”。特别是当镜头聚焦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腐乳时,流坑古村的独特美味顺着网络“飘”入千家万户,让这场直播充满烟火气与感染力。同时,实践队员还精心计划为特产设计精美包装礼盒,将直播中展现的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升级之中。

  从墙绘上跃动的色彩,到直播间闪烁的微光,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艺”抹红实践队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任锦轩)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