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以艺育人 铸牢红色信仰

发稿时间:2025-08-07 10: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7日至10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小艺红旅”爱国主义实践团深入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赵堤镇,围绕“访红色热土传薪火,赴乡村实践担使命”主题,开展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以黄河滩、小渠村、大浪口古镇等红色资源为依托,通过曲艺演绎、红色宣讲、志愿服务、纪实采风等多元形式,探索“以艺育人”新路径,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传”下去,在乡村沃土中奏响青春之声,赓续红色血脉。

  用曲艺演绎红色记忆,让艺术更有信仰温度 

  “这是咱们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学生表演红色节目!”在黄河滩边,一位老人笑着拍手称赞。

  这是“小艺红旅”实践团为村民们呈现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演出。学生们将相声、快板、朗诵等艺术形式与红色故事相融合,用活泼有力的语言和饱满真挚的情感,将革命精神娓娓道来,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台上激情满怀,台下掌声不断,艺术的温度和信仰的力量在这一刻交汇。

图为“小艺红旅”实践团在黄河滩边演出。马玉婷 供图

  实践团还将红色文化延伸到乡村少年中。走进小渠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志愿者们为当地小学生讲述小渠惨案的故事,穿插情景对话和互动问答,让红色精神悄然播种在童心深处。

  活动还设置了“童心向党·唱响祖国”红歌合唱、小国旗贴纸DIY、戏曲脸谱绘制与戏曲头饰制作等环节。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在歌声中感知家国情怀,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与信仰传承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

  在现场中追寻信仰的重量,让红色历史触手可及

  “红色精神不能只写在纪念碑上,必须靠你们这些青年用艺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在小渠村党群服务中心,赵堤镇人民政府一级主任科员白文峰动情地说。

  在这场主题宣讲中,白主任为学生们系统讲述了小渠惨案的历史背景,指出该村是豫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紧接着,年逾古稀的老党员王战国登台讲述。他是惨案亲历者的后代,用质朴的语言回忆起当年亲历的惊魂一幕——“日本兵洗村那天,母亲带着我藏在地窖里,外面枪声不断,后来才知道,隔壁家的三口人为了掩护游击队,全没了。”一段讲述,听者动容。

图为小渠村老党员王战国在讲述“小渠惨案”红色故事。马玉婷 供图

  “听白主任讲历史,听王爷爷讲亲历,那种信仰的厚度和血脉的沉重,一下就沉进来了。”学生葛一帆在交流中说。

  此后,实践团前往小渠村烈士纪念碑开展缅怀活动。烈士纪念碑前,学生们整齐列队,神情肃穆。伴随讲解员深情讲述,师生们缓步上前,敬献鲜花。

  “他们用生命守护信仰,我们要用行动传承精神。”学生赵晨洁在献花后低声说道,眼中泛着泪光。

  在遗址中探寻家国记忆,在共建中凝聚育人合力

  大浪口古镇,是豫北地区重要的爱国国防教育基地。实践团在这里沿着红色遗址线路,走进旧时兵站、抗战纪念馆和革命历史展厅,触摸那些沉淀岁月的青砖黛瓦,仿佛穿行在抗战历史的厚重年轮中。

  “这些地方以前只在照片和书里见过,如今亲身站在这里,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展开。”学生钱奕同站在残旧土墙前驻足良久,轻声说道,“它不再遥远,而是压在心头的一份责任。”

图为河艺师生共同听讲“小渠村抗日狙击战”的历史。马玉婷 供图

  与此同时,学校与地方的共建育人平台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搭建。“共青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委员会—长垣市赵堤镇人民政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仪式现场,校地双方就青年思政教育、红色资源开发与曲艺赋能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蒋位哲 杨雪飞 黄睦晴 马亚玲)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