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蚌埠学院“语连民族心,普话兴临北”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安徽省蚌埠市临北回族乡回族村,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深耕民族地区,让青春足迹扎根乡村沃土,在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奏响民族同心、文化共兴的动人乐章。
实践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授课。在面向青少年时,开设了富有趣味的普通话课堂。小学教育专业的队员担任授课老师,通过组织红色故事朗读、汉字听写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让他们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遇到有趣的提问,孩子们踊跃举手,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的期待。
图为队员为乡亲们讲授普通话课程。林诺妍 供图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队员则为中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方言与普通话对照教学”,通过贴近生活的日常场景模拟和常用语的对比练习,帮助中老年村民破解沟通难题。一位老大爷笑着对授课队员说:“普通话俺得好好学,这样下次小孙子来看俺就不会说我讲话土了,让他也看看,爷爷也在不断进步。”
同时,队员们通过普通话向基层群众、干部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以语言为媒深化回汉群众理解互信,夯实乡村振兴的思想文化基石。
广播专业的队员们化身“助农导师”,拉起横幅,架好设备,开展“普通话直播训练营”直播。镜头前有清真糕点、洋柿子等各种临北回族乡特色农产品。队员们从产品特色介绍、促销话术设计到互动应答技巧,手把手向当地农户教授直播技能。在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队员们与农户共同完成2场助农直播,重点提升“产品名称标准发音”“民族文化故事讲述”等能力。
图为队员进行助农直播。郭文博 供图
“没想到大家的学习热情那么高,进步得很快,看着农户在镜头前表情越来越自然,语速更加流畅,心里成就感满满。”带着农户直播的队员的感慨道出了实践成效——这场技能与销售双提升的实践,让普通话成为打开农产品销路的“金钥匙”。
以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描绘振兴图景。学前教育专业队员带领团队全体成员精心编排了一场以“普通话+民族文化”主题的“推普文艺汇演”。为村民带来歌曲《宁夏》演唱、诗歌《美丽中国》朗诵、妙趣横生的方言改编小品《回族乡奇遇》、动人合唱《爱我中华》等节目。实践团将普通话学习巧妙融入文化展演,在欢声笑语中深化了语言认同与民族情感。
图为队员们在表演结束后与小朋友们的合照。郭文博 供图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刚刚听完实践团《爱我中华》合唱的小朋友们悄悄围在一起哼起了调,练起了歌。童声与乡音掺杂在一起,他们心中的民族情、爱国心透过声音感染了活动现场,许多人默默地为这群充满希望的孩子鼓起了掌。
利用长效举措践行持续助力乡村发展的目标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亮点。在实践初期,实践团队便在当地文化广场设立“推普服务点”,各队员轮流值班,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向当地村民讲解普通话学习重难点,阐述学习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普通话学习互动。
图为辅导站值班队员记录乡亲们询问的普通话重难点。彭瑞涛 供图
此外,团队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系统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现状,形成《临北回族乡普通话推广可行性报告》,为当地政府后续推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推动团队实践成果转化为当地发展动能。
在与回族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实践团队真切感受到语言相通带来的理解与信任。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以专业所长为笔,以实践行动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用语言连接心灵,用行动点亮希望”的青春篇章。(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孙学志 林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