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子走进孔美村,探索民居形态演变中的宗族记忆

发稿时间:2025-09-28 11: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瓦间藏着宗族过往的印记,新日下的屋宇写满乡村新生的故事。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扬帆惠来”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团走进广东省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丈量古村肌理,记录民居变迁,让凝固的建筑密码成为连缀传统与未来的纽带,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当代民居的营建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进行调研前期工作。黄琪然 供图

  调研伊始,团队成员兵分多路,在惠来县孔美村展开了大范围的走访。孔美村建筑布局清晰,巷道两旁的民居井然有序,“下山虎”“四点金”等传统民居,在青瓦灰墙间勾勒出潮汕建筑的独特基因;门楣上的木雕、窗棂里的石雕,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潮汕民居的文化传统。

  7天里,实践队的足迹遍布传统的民居祠堂与新村街巷,队员们手持相机穿梭在巷道中,为孔美村的每一座建筑都拍摄了“证件照”,形成了孔美村民居建筑地图。

  在走访过程中,一些具有鲜明潮汕传统风格的民居格外引人注目。团队成员当即决定对这些有特色的民居进行测绘,重点记录其室内布局并探索其中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空间。通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收集了孔美村所有民居建筑和周边村落部分特色建筑的照片,并绘制了部分特色民居的测绘图纸,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房建设的背后故事,团队成员们主动与当地村民和村书记展开访谈。村民们热情好客,得知队员们是来调研民居的,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向队员们介绍家中的天井、大门的雕花以及过去的建房故事。

  队员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详细记录。通过访谈,团队了解到了农房建设的具体过程,还学习到了许多与民居相关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观念。也进一步印证了潮汕当代民居建设受到传统建筑形式和潮汕传统文化的影响,保留了许多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建筑空间和元素。

图为团队入户调研。黄琪然 供图

  经过连日的走访、测绘和访谈,团队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实地调研结束后,队员们立刻投入到资料整理工作中,绘图并建模还原了部分潮汕当代民居的样貌。

  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梳理出了以孔美村为代表的潮汕民居的演变形式,总结了潮汕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当代民居的设计和营建,希望为新时代潮汕民居的设计建造提供传统形制的参考。

  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此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同心协力,村书记每天到场为老师和同学们答疑解惑,解读村中的宗族关系和祠堂文化,为实践团队厘清了孔美村建筑布局背后的故事;驻村干部也带团队走进村民家中,成为了队员们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团队负责人指出,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既近距离感受到了潮汕民居的独特魅力,也了解到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演变。这次对惠来县孔美村及周边村落民居的调研,为研究潮汕地区当代民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黄琪然 郭嘉昕)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