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中南大学实践团用AI科普课程点亮乡村教育

发稿时间:2025-10-11 10: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让乡村孩子共享科技发展的时代机遇,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关键议题。日前,中南大学“掌上寻光·青禾逐光”网络数智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省新化县潮水铺村潮水完全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AI特色科普支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为了让乡村孩子也能触摸AI时代的脉搏,中南大学实践团队凭借专业优势,历时数月精心打造“‘AI’启探索,智趣未来”特色科普课程。课程以生活化场景、趣味故事、互动游戏及直观教具,引导孩子们认识身边AI、了解核心原理,并通过图形化编程等低门槛实践初步应用AI。当孩子们亲手“教会”机器并欢呼“我做到了!”时,这套用心打造的“AI钥匙”不仅开启了乡村孩子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大门,更点燃了他们探索未来的火种。

  据介绍,该系列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涵盖“AI初体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学习”“生成式AI”“智能硬件”“AI伦理与发展”七大主题。每节课45分钟,采用数字化教学,仅需电脑、投影仪和网络,既贴合现代教育趋势,又适配乡村学校实际条件,确保课程可操作、易推广。

图为课程老师在为孩子们介绍AI。唐果 供图

  课程采用“四段式”教学结构,即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与短视频,迅速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好奇心。如在“图像识别”课上,以“机器能‘看’东西吗?”巧妙引入概念,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探究环节注重原理类比与工具演示。团队引入Google Teachable Machine等前沿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AI工作原理。在“机器学习”课上,学生们亲手训练AI模型识别物体,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强了参与度与理解力。

图为课程老师在讲授AI的学习机制。 唐果 供图

  实践环节是该系列课程的亮点,通过小组任务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成式AI”课上,学生用AI绘画工具创作艺术作品;在“智能硬件”课上,设计未来智能家居场景。课程还设置“观察员”角色,提供差异化学习路径,实践任务分基础和进阶选项,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总结环节借助思维导图与伦理投票,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开展伦理思辨。如在“AI伦理与发展”课上,学生投票讨论“AI最不适合聊什么话题?”,培养伦理安全意识。每节课末,学生说出“3个关键词”作为评估依据,锻炼归纳能力,也为志愿者教学提供反馈。

图为孩子们在AI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唐果 供图

  课程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科技的星火,不仅能点亮一间间教室,更能点燃乡村学子心中探索未知、改变未来的勇气与梦想,让希望的田野生长出无限可能。”未来,掌上寻光团队将步履不停,持续深耕乡村教育这一领域,汇聚更加优质的资源,以智慧为光,照亮求索的航程。(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王豪博 唐果)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