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墙焕彩换新衣,裂缝巧变“艺术彩蛋”。暑假期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欧南村迎来了广东财经大学“青绘焕境”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这支特殊的“乡村化妆师”队伍携带颜料画笔,在村落墙面上精心勾勒荷塘月色、细腻描摹粤曲名家,让非遗与乡村景致碰撞出独特火花,为“百千万工程”注入蓬勃青春活力。
图为欧南村墙绘。申煦扬 供图
紧扣“星腔荷韵”非遗“活”于墙面
“星腔荷韵 非遗流芳”是此次艺术创作的核心主题。广财学子刚抵达欧南村,同学们便带着画板穿梭在村落巷道,主动与村干部、老村民围坐交流。“村里的荷塘极具特色,一定要融入画作!”“ 粤曲星腔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必须好好展现!”这些带着乡土温度的对话,成为艺术创作最鲜活的灵感来源。
在村头那面斑驳的老墙上,队员们正用细腻笔触晕染水墨荷叶,层层叠叠的叶片间,叶尖垂着的晶莹水珠仿佛随时会滴落,叶下游动的鱼儿摆着尾巴,灵动得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墙面游进旁边的水沟。隔壁的砖墙上,工笔细致勾勒的粤曲演员举着水袖,眼角眉梢带着星腔特有的婉转,一颦一笑都透着骨子里的韵味。阳光掠过墙面时,画中人物的衣袂仿佛随风飘动,引得路过的村民频频驻足。
原本斑驳的墙面经此装扮,摇身一变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 “活教材”。放学归来的孩童指着画中景致追问不休,祖辈们便借着墙绘中的荷花与粤曲元素,细细讲述村落的历史与非遗的传承。“这荷花池啊,以前夏天满池清香,现在画在墙上,天天都能看见。”“星腔演唱时,那身段、那唱腔,就跟画里一模一样。”乡土记忆借着艺术载体得以延续,让非遗在乡村生活中自然流淌。
图为实践队员绘图。申煦扬 供图
村民踊跃参与 共绘美丽乡村新图景
"看着孩子们把村子画得这么美,我们也想搭把手!"7月3日午后,村民李叔洗净双手,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拿起画笔,小心翼翼地为墙面上的荷花填色。阳光下,他沾着颜料的指尖虽有些颤抖,脸上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创作过程中,像李叔这样主动加入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中既有熟悉村落掌故的老人,也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大家围拢在墙面旁,或递颜料,或提建议,热闹得像过节一般。
这种群策群力的共创模式,让艺术创作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同学们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不仅摸清了乡土的脉络,更读懂了他们对家园的深情;村民们则在调色落笔间,重新审视着朝夕相处的村落,对家乡的眷恋如同墙绘里的藤蔓,悄悄爬满心间。短短两天时间,2 幅大型主题墙绘、12 处艺术“补丁”顺利完成,欧南村像是被晨光洗过一般,瞬间焕然一新,连空气都仿佛亮堂了许多。
如今行走在欧南村,彩绘墙面与灰瓦白墙的古民居、碧波荡漾的荷塘景致相映成趣,已然成为村里的 “网红打卡点”。前来游玩的游客沿着墙绘一路探寻,时而拍照留念,时而驻足品味。
“游客多了起来,大家都夸赞我们村既有文化底蕴,又有高颜值!”村支书笑容满面地说。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村子颜值提升,更打响了村里非遗基地的知名度,为发展文旅产业积攒了充足人气,村民们看着往来的人群,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团队合影。申煦扬 供图
这并非“青绘焕境”团队首次“下乡”开展艺术实践。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他们已在云东海福田村展现过创意:20个废弃油桶被巧妙改造成卡通造型的花盆,桶身上绘制的笑脸、花朵等图案俏皮可爱;10处破旧角落经过清理装扮,摇身一变成为缀满花草的精致小花园。村民们路过时总忍不住停下脚步,抚摸着油桶上的卡通图案,感慨道:“这些年轻人想法真新颖,能把不起眼的东西都变成艺术品,咱村现在走着路都舒心!”(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江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