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数智管理学院“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先锋队聚焦“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前往清远市阳山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村社开展调研,探索数智赋能助力阳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路径。
清远市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与硬件资源,积极谋划“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创新发展山区县农林文旅体康融合产业。先锋队的师生以“深、实、细、准、效”调查研究“五字诀”为“规矩”,分别在阳山县江英镇、大崀镇、青莲镇和秤架瑶族乡就数智赋能“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农文旅项目”“阳山旱地西洋菜”产业的新路径开展走访调研。
阳山西洋菜,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种植面积约1.8万亩,年产值高达13.5亿元。青莲镇依托优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旱地西洋菜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在青莲镇,队员们向青莲村党支部书记李锡全探访基层智慧和经验:“党支部如何建在产业链上,尤其是党员如何在产业链上发挥‘主心骨’和‘领头雁’的关键作用?”李锡全表示,“不管大事小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举例说,“我们用石灰粉标注各村民所属土地,再飞无人机航拍留证,这样就能保障村民核心利益,农产品那些工作就容易开展”。队员们也通过CAD绘图等数字技术向村支书演示划分农用地的位置及大小,明确土地的一分一毫,用知识推动乡村数智管理发展。
在与各合作社党支部成员的深入访谈交流中,队员们细致梳理了合作社的运营脉络、产业发展实况,提出针对农村合作社党支部通过数智化手段更有效地凝聚人心、汇聚合力、放大优势的痛点、难点,先锋队师生们凭借扎实的数智管理专业知识提出若干落地可行的建议,助力农村合作社探索出一套契合阳山乡镇实际、可复制能推广的合作发展新模式,为点燃农村产业兴旺引擎、铺就农民生活富裕之路贡献“青春智慧”。
调研座谈会。陈伟毅 摄
在大崀镇,队员与村干部及企业代表进行详细的访谈调查。“合作社与企业如何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有效带动产业链?”“合作社首先确定农户分散的田地面积,随后统筹协商,将这些田地集中出租给企业进行大规模种植,并聘用当地农户参与种植工作,从而实现一地多收,带动村民收入的增长。”大崀镇阳山旱地西洋菜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旭斌介绍到。据了解,阳山旱地西洋菜有限公司已建设800亩阳山西洋菜示范基地,年亩产达1.2-1.5万斤,产值超4万元,配套田头智慧小站(含冷库、分拣中心等),并与广州江南市场、钱大妈等平台建立产销合作,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销售渠道,带动当地村集体年收入分红4.5万元,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日均务工收入150-300元,部分月收入达1.1万元,人均年务工收入可增加3万元。
先锋队聚焦阳山旱地西洋菜,走访了5个乡镇,考察西洋菜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及销售市场,与旱地西洋菜种植户、村干部、农业局干部、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开展问卷及访谈调查,通过分析和研究阳山县在绿色农业产业链和乡村振兴两方面现有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剖析阳山县旱地西洋菜产业链各环节现状及问题,明确产业链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初级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现状,结合“百千万工程”相关政策,提出“品牌化”“数智化”等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链优化策略。
在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期间,先锋队调研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林业资源,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的农文旅项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与村民、村干部以及旅游从业者进行广泛热烈的交流研讨,积极研究打造绿色生态理念与现代林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具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方案,为打造阳山秤架特色的绿美农旅品牌建言献策。
先锋队在社区和山林实地调研。陈伟毅 摄
先锋队在阳山县黎埠镇南村小学以饱含深情的宣讲和寓教于乐的趣味科学小游戏为媒介,向当地小学生深入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引导小学生们领会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此外,先锋队走入秤架瑶族乡革命烈士陵园,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开展革命精神学习。
接下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将依托本次实践活动,与清远市阳山县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除将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外,还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数智管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