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程集春秋里 多少风雨中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青春知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队走进监利市程集镇,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传奇风貌。

  青石板街、布幌商肆、砖木古居,程集镇文明古街“定居福地”,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迎万里宾”,以“气定神闲”“安居乐业”的旨趣安身立命,以“参军入党,全家光荣”的初心忠党爱国。

  街道车辙深深,镌刻下时代的印记与变幻。历史的罅隙中,多少骡车、牛车、马车奔驰在程集的街,踏过小镇里的每一砖、每一石。在木漆褪落、石板生苔之前,如今精神矍铄的老人也曾诗酒趁年华。

  布幌飘扬,顾客盈门。一代代的历史传承,一辈辈的家族延续,无数老字号或仍活跃在镇际舞台,为居民所信赖,或珍藏于程集人的记忆中,葳蕤生香—冉记豆腐—“正正方方不与肉鱼争宠,白白净净唯同味道结缘”;杂货铺—“杂品纷陈休嫌生意小,货源足备但得邻舍欢”;熊记银铺—“信誉八方营百货,春风十里暖万家”……这些传统作坊商肆也构成了程集独特的地域性特色。

  程集古镇现存的古民居最早多兴建于明清时期,其古建筑从数目、规模到保存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立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程集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多以砖木为主,致使消防成为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街头随处可见“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小心火烛”“预防火灾”等海报标识,街衢巷陌醒目处均备有灭火器。

  程集魏桥“敞肩单拱”,民居民屋临水而建,颇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路萦纡”的婉约风情;大片大片的河间洼地及积淤湖泊,在盛夏时节,可以让游人观赏到目之所及“一一风荷举”的诗情画意、“莲叶何田田”的蓬勃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绰约多姿。程集也因此吸引到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成为文学著作及影视作品的取材地与取景地。如金庸先生的《连城诀》中狄云池塘勇斗宝象恶僧的情节——“当下转上了大路,向乡人一打听,原来这地方叫做程家集,是在湖北省监利县之北,要到湖南,须得先过长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程集人也具有特殊的程集风味。孀居的奶奶坐在矮凳上,倚门静候,把晨光熹微望成暮色沉沉,似是在等待归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只可惜故人不故,归人不归,只有“光荣之家”的门牌历久弥新。

  此般光景在程集古镇屡见不鲜。“听党话,跟党走,不给政府添麻烦”是程集人最朴实最真挚的愿望。在战争年代,这里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和平年代,这里亦有爱党敬业的共产党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一心向党,矢志不渝。

  采风过程中,我们来到房龄七十余年的程集风格典型古民居,采访曾任村主任、书记30余年的老党员刘佐亮爷爷,他为我们讲述了老屋重新修缮背后的历史故事:革命时期,传令兵错将“烧营房”传成了“烧民房”,导致大批民居遭受无妄之灾。烽火连天、炮火纷飞的岁月里,程集的文化保护工作举步维艰,却始终在栉风沐雨中徘徊前行。

  程集古镇保护办公室、程集老街禁鞭指挥部,将民众的期待与要求向全镇推广,“情重如山一身肩负百家托,公而忘私百姓心拧一股绳”是他们的宗旨;“天地人和皆遂意,诗书画美自修心”,监利老年书画研究会程集分会活动中心以“诗书画”“天地人”为核心,将古镇浸润在特色文化气氛里。

  在程集文化的盛衰兴废之中,“传承”始终是其自古暨今发展的重要纽带,“革新”始终是其突破藩篱的关键环节。老一辈人表示,如今保护古镇、文物的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例如设立程集古镇牌坊、纪念馆及特色纪念品,培养专业讲解人,借助融媒体进行系列宣讲宣传,使古镇文化踵事增华、发扬光大。

  新故相推而新其故,荣枯相代而弥见其新。程集古镇——这颗荆楚大地上熠熠闪耀的璀璨明珠,经历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定能在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和传承中,继续讲述这历史长河中的峥嵘岁月、如烟往事!(通讯员 许悦)?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