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不畏寒冬热血浓,南通学子巧思精作伴冬奥同行

  中国青年网南通1月19日电(通讯员 马天羽 樊筝)为积极响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展,1月4日-1月12日,南通大学青蓝科教团节气寻访录实践团队成员开展以“漫漫小寒寄情笔墨,青春热血点亮冬奥”为主题的手工绘画与制作活动。团队将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冬奥元素的相结合,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关注传统节气文化的意识,自觉弘扬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于冬奥会的宣传。

图为团队成员手工制作的水彩画书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淑梅 摄

  活动伊始,团队宣传组通过图文形式向成员介绍小寒的来源和物候现象。冷气积久为寒,三九小寒即寒冷程度未至极点。农耕文化下,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情味也渐厚,人们陆续为春节作准备,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辞旧迎新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此同时,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将接踵而至,被称为四君之一的腊梅花也在这时傲然迎风盛开,象征着纯洁高尚、坚贞不屈、顽强坚韧的民族精神,与拼搏在冬奥赛场的运动健儿遥相呼应,展现中国奥运健将的风姿与气度。

  各位成员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充满期待,结合小寒、冬奥以及现下疫情的相关内容,展开手工制作与绘画,用双手展现心中所思所想,借此表达对温暖人情的感动和对祖国强盛的祝愿。

图为团队成员手工制作的梅花状和菓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佳文 摄

  手工墙面挂饰以纸卡、红绳、粘土制作而成,挂饰中有一碗捏制的腊八粥。团队成员首先裁剪出圆形卡纸,并在其上粘贴直径略小的橙色纸张。红色粘土捏制成花边围绕在圆形橙色纸张的周围,上下打孔分别悬挂上中国结和花穗。挂饰主体上以黑色粘土制作出“小寒”的字样,颇具传统书法意蕴,并且点名创作时令。腊八粥是我国不少地区在冬季的养生佳品,可谓是暖胃消寒的一大利器,挂饰下方点缀的鲜红色中国结更寓意着好运不断,福运满满。一份色彩鲜明、勾勒清晰、制作精巧的手工作品为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满满温情传递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制作手工墙面挂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瑞雨 摄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团队成员借助传统九九消寒图的形式进行现代内容的二次创作,把现代人们在小寒的活动以及三候和原本的九九消寒图以九宫格绘画的形式进行再现。小寒,太阳黄经为285°,故绘于九宫格左上角。“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物候的变迁展现着时序的更迭,图中鸟雀的筑巢、迁移、定居亦是自然万物在小寒时节的活动,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在华北,严管冬麦,盖肥增料,这是劳动人民因时循序的劳动智慧。北方人民在结厚冰的湖上滑冰,在寒冷的冬日依然富有生机,人们阖家团圆,把日子过得就像灶堂里的火一样,温暖而热烈。一笔一划中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春回神州的期待,更是对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手绘“九九消寒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昕怡 摄

  冬奥颁奖花束采用非遗技艺,以永不凋谢的绒线花为特色,抒写着出永不磨灭的冬奥情怀。团队成员深感冬奥颁奖花束背后的“中国式的浪漫”——负责一部分钩织颁奖花束任务的是北京脊髓损伤希望之家的100多名残疾朋友,他们克服重重苦难,在预期时间里完成了所有颁奖花束的编织。于是团队成员通过视频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方式,还原出了简易版冬奥颁奖花束。一针一线,温暖柔软的绒线代替了冰冷的花瓣;一勾一挑,复杂严密的编制方式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编织冬奥勾线花束准备的材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天羽 摄

  旧岁近暮,新岁即至,让小寒与冬奥相遇撞个满怀,让传统与现代碰撞擦出火花,温情与热情交织,远古与当代齐鸣。本次活动团队以传统节气文化为源泉,以现代冬奥元素为流水,以手工能力为舟,以奇妙思维为桨,这样具有时代气息的多元组合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感情与家国情怀产生共鸣,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小寒料峭,漫漫寒冬,最冷的时节已经来到,温暖的春天便不再遥远,团队成员衷心着期待不久后万众瞩目的冬奥到来。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