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左橙 实习生 张斌峰 周昊辰)“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有几十万人前来参观。”简明轻快的解说词,搭配美观且卡通的手绘画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帆引航”三下乡团队的同学们结合实地调研、史料搜集、分镜设计、手绘画面、剪辑配音等步骤,制作了一组又一组的党史知识手绘短视频,将严肃久远的党史故事用轻快美观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系列视频在相关短视频平台获得了诸多青年网友的喜爱。
这个夏天,红帆引航暑期实践活动团队将主题定为“重访红色丰碑,笔绘光辉故事”,计划走访江西南昌、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江苏连云港、山东滨州、河南确山等红色圣地,通过景区走访和史料查询,制作手绘微视频对红色景点进行进一步宣传,并通过图文并茂的短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带领观众们沉浸式了解每一个红色基地和它们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挖掘红色基地的光辉过往和精神底蕴。
江苏:肩挑背扛建成的抗日英雄纪念馆
7月9日,团队的王红瑜和王志恒两位同学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抗日山(原名马鞍山)进行实地探访,完成前期资料整理相关工作,最后团队制作了“一分钟思政之抗日英雄纪念塔的前生今世”短视频。该视频介绍了八十多年前革命先烈们在艰苦条件下以血肉之躯肩挑背扛完成抗日山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战士们一边与敌人作战,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一边抓紧施工进程,以血肉之躯扛着数百斤的石头上山搭建陵园。
《一分钟思政之抗日英雄纪念塔的前生今世》短视频截屏
实践队员们查阅资料获悉,抗日山建于1941年。在青口战役胜利后,为纪念战役中掩护大部队战役而壮烈牺牲的“青口十八勇士”,八路军115师决定为十八勇士和抗战以来全旅牺牲的指战员修建纪念堂。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青口十八勇士”的荣誉战旗于青口战役74年后由解放军某受阅部队将士高高擎起,昂首阔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纪念堂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滨海区军民一边打仗一边修建而成的,它本身就像一座精神丰碑。”实地走访的王志恒同学查找关键词发现,由抗日山为主题制作的2012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抗日山》在央视播出,2013年长篇报告文学《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这说明80年来人民没有忘记先辈们的鲜血与付出,这种英勇奋战、艰苦奋斗的精神还会代代相传!”
贵州:“实事求是”的遵义精神
7月13日,红帆引航团队成员穆秋迪和陈兴宇同学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
两位队员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二楼一处仿制会址的现场,有一个不足30平米的客厅,一张长方形桌子周围环绕摆放了一圈藤条椅,为游客重现了会议现场情况。陈列馆中还记录着红军四渡赤水和娄山关战斗等著名战役。
据《红军长征史》记载,“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一分钟思政之遵义会议》短视频截屏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会址的讲解员介绍,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有几十万人前来参观。
实践队员穆秋迪表示,遵义会议中产生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遵义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使之熠熠生辉。
江西:八一起义与脚踏缝纫机
7月20日,许静雯同学来到了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她发现,在肃穆的纪念馆内,摆放着一架老旧的缝纫机。
“课本上告诉我们,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缝纫机和八一起义又有什么关系呢?许静雯对此感到疑惑,并查询了相关资料。
《一分钟之缝纫机背后的故事》短视频截屏
原来,八一起义后,南昌各界民众为革命的士气所鼓舞,大批工人、学生和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其中仅报名参军的学生就达六七百人,这使得军服一时供不应求。
为此,南昌的缝纫工人组成了一支缝纫队伍,为战士们赶制军服。同时,为不影响部队的行军计划,缝纫工人们要在部队撤离南昌前把军服赶制好。
时间紧,任务重,南昌的缝纫工人们顾不上休息,使用老式脚踏缝纫机没日没夜地赶工,南昌缝纫工人万国生是这支缝纫队伍中的一员。1958年,他把自己当年使用过的缝纫机无偿捐赠给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许静雯表示,虽然这架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早已无法使用,“但它体现了南昌民众对起义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承载了南昌起义中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此外,红帆引航暑期实践活动团队还前往江西井冈山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河南确山县竹沟革命根据地、山东滨州市毛岸英旧居等地,制作了《一分钟之井冈山带盐人》、《一分钟之竹沟回响》、《一分钟之神秘的信件》等党史故事手绘短视频。团队成员刘香彤表示,作为团队宣传组的一员,将团队的实践成果发布出去,不仅是为了响应二十大号召“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更是希望有更多人知晓,好奇这段振奋人心的红色历史,进而了解,继承挺起民族脊梁的红色精神,以此获得建设新时代中国的不竭动力。
该团队指导教师刘盛告诉记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帆引航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南航“一分钟思政工作室”。团队采用生动活泼的漫画形式、诙谐幽默的语言,创作手绘微视频,用“一分钟微视频传递百分百正能量”,启迪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一起感悟中国梦、追寻新时代、走向新征程。团队出品的视频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信微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转发,在各大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受众累计点击量超过2.3亿次。
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微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消磨时间的重要方式。航天学院老师徐伟证认为,红帆引航团队发扬当代青年学生的公益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开辟了用创意手绘短视频再现红色故事、解读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梦想的方式,提供了符合时代潮流、互联网新形势的青少年党史教育新思路。红色教育短视频应用到高校、中小学课堂上,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深化青少年红色思想信念,对青少年的成长铸魂有深刻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