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湘西7月31日电(通讯员 苟才益 吕绮锦 邓钦文)“我又来了,哟,今年又是一批新的年轻人来了!”近日,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问候,吉首市双塘街道双塘村村务中心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团长徐东一眼便认出他是“灯塔”志愿服务团的老朋友——今年正好八十岁的老村长张景斌,也是吉首大学商学院张寒阳老师的父亲。作为双塘村老村长的他,始终秉持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引领作用。从双塘村到吉首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张景斌老先生一直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
图为访谈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进姝 摄
大爱,彰显于后代名字中
谈及教育,张景斌老先生说自己最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书读少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越发让他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为三个儿子取名时,他精心挑选,分别取名为“晓明”“寒阳”“旱雨”,希望儿子们能如自己所取的名字一样,成为初晓时的光亮、寒冬时的暖阳与干旱时的雨水。他希望三个儿子能时刻记住自己的名字被赋予的希望,无论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都要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化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景斌老先生曾写下“降身学岩木,只怨讲文穷。含酸忍苦累,戴愧与人逢。此活非我愿,教儿莫接踵。勿畏寒窗苦,入海变蛟龙”的诗句,希望儿子们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三个儿子也不负期望,都成为了中共党员,在不同的领域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为张景斌老先生写对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进姝 摄
关爱,渗透于双塘角落处
张景斌老先生曾写下“有幸双中着宾客,圣贤满堂惟我愧;青春无为催人老,年过半百尽余热”和“喜接请帖,共渡教师节,愧少问师生寒热,自责无作无为;双中贫穷偏劈,更需大家心齐,耕耘浇灌刻苦,定会人才济济”等诗词激励年轻人。
他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不仅担任着双塘中学的校外辅导员,还为双塘村的小学生们设立了“品学兼优奖”,以激励村中的孩子们能勤奋学习。在他家的小店里,经常会有小朋友“被”检查作业并给铅笔、水笔、作业本等小奖励,同时他还用古思子的名言“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到矣,虽愚必明,虽弱必强”等词句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不放弃学业。
多年来他自费资助学生10多人次,花费资金近万元。目前已经就职于市一中高中部的张景维每次回家都会上门看望张景斌老先生,感激他当年的资助之恩。据统计,受他资助的10多位学生里:有的从事教育事业,有的在企业当白领,还有的目前仍在上大学。
图为张景斌老先生送志愿者离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丁进姝 摄
博爱,浸润于吉首大学里
自2018年起,吉首大学商学院与吉首市双塘街道双塘村形成了“留守儿童一对一定点帮扶”机制后,每一年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总能在驻扎地见到前来慰问的张景斌老先生,志愿者虽已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每见到一批新的志愿者们,总会叮嘱大家要珍惜学习时光,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战略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与张景斌老先生的交流中,志愿者们也了解到了张寒阳老师的求学经历。在去往英国留学的前一段时间,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畅的问题,张寒阳老师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英语上,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翻看英语书。当张寒阳老师留学归来时,面对众多的就业机会,在父亲一直强调的“感恩”观念中,张寒阳老师最终下定决心为家乡的教育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吉首大学,选择了吉首大学商学院,在湘西这片土地上践行着“立足大湘西,服务大武陵,做出大贡献”的誓言,成为了吉首大学商学院学子们寒冬时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