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南10月11日电(通讯员 李想)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莘县王奉镇,只见片片青纱帐里风吹绿浪,一碧万顷的玉米翘首摇曳,整齐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伫立道路两旁,田间地头里村民脸上洋溢着仓箱可期的喜悦,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红色青春惠民小分队以“逐梦未来 青春同行”为主题,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王奉镇有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青年视角记录省派“第一书记”商榷、朱学强、苗连进、王正伟在乡村振兴新征途上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生动故事。
“步行书记”的驻村故事
2021年,商榷到任后整天“泡”在东关村群众堆里,他可是有备而来:一包烟几块糖,永远是进村社交最有用的“神兵利器”。见到老年人,恭敬的问一句“大爷,您这身体够硬朗啊”,碰见几个小孩子,发几颗棒棒糖,他们就会带着去看看只有他们才知道的“秘密基地”。就这样,仅用半个月,商榷从身入基层到心系群众,用日行万步换邻里相识,在家长里短、你问我答的点滴积累中,把“驻心”工作落到实处,找准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了乡间的村情民意,他给自己列了一个目标清单,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让村子里的人日子过的更舒坦,钱袋子更鼓。
群众普遍反映“桂庄的路难走、王庄的夜难行、刘庄的地难浇”。商榷同村两委干部在桂庄村主动作为,积极联系县交通部门争取政策指标,募集修路配套资金20余万元,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全村4.5公里村道重新铺设,通过捐资修路,让村两委班子与村民走得更近了,心也靠得更实了。
“如今这条路终于有路灯了,以前晚上不敢出门,现在更安全舒心了。”谈起东关村最近的新变化,大伙儿啧啧称赞。于春芳每天都要从桂庄村来照看久病的家人,这条路是她来往的必经之路。“以前没有路灯的时候,所有家务活必须赶在天黑之前完成好赶着回桂庄村。天一黑,路上啥也见不着,怪害怕的。现在不一样了,安上路灯,到点就想上街聊个天,村子里面也热闹多了。”于春芳开心地说着。据了解,商榷同村两委干部紧密结合镇党委政府,利用衔接资金购置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60盏,受益群众583户共2261人。项目竣工后,村子道路晚上亮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
走进村民桂新军和白现军的大棚,绿意盎然,瓜藤上结满了香瓜,浓郁的瓜香扑面而来,俩人和果农们穿梭在大棚中采摘、分拣,好不忙碌。据了解,商榷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共同谋划产业多元化发展,结合中央财政帮扶资金50万元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0万元,统筹规划、优势互补,依托东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围绕大棚蔬菜种植做文章,集中建设冬暖式温室大棚10座,拓宽农村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4万元。如今,大棚果蔬不但让村民忙出了幸福模样,还让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这位“诗人”不简单
金秋足踏乡村路,果蔬大棚绿意浓。
齐心协力促产能,库冷棚暖皆莘情。
这是孟庄村第一书记朱学强驻村帮扶一年时写下的打油诗,短短28字浓缩出驻村干部在推动乡村健康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时接地气、敢作为、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2022年1月春节来临之际,朱学强揣着一摞《乡村健身指导手册》进村入户,此时的村民才发现,这位爱写打油诗的朱书记可不简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岗位培训讲师”“国家级体能训练师”才是他的庐山真面目。在前期走村访户过程中,朱学强发现部分村民由于长年累月下地干农活,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体态出现严重变形,于是他运用体育专业知识对村中235人的身体健康进行了评估,并针对评估后发现的问题,认真指导村民进行矫正训练,纠正村民日常不良习惯。为了进一步让体育促进村民健康,让村民更幸福,第一书记工作组以朱学强为主,针对村中不同人群和健身场所,精心编制符合本村实际和村民需求的《乡村健身指导手册》,该手册分为“居家健身成人篇”“居家健身少儿篇”和“社区健身篇”三部分,详尽介绍了27种成人居家和24种少儿居家健身方法。同时,朱学强入户66家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累计开展6场健身科普知识讲座,加强本村体育科普工作,有效提升了村民的体育科学文化素养。
如今,朱学强将孟庄村比作一张宣纸,用初心与担当在基层沃野上奋力书写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为民诗”。
果蔬恒温冷库建成记
“王大爷您再考虑一下吧,您家这块地真的太适合建冷库了,冷库建成了咱村集体每年都有八、九万的纯收入啊!咱就当给村里做了大贡献了,我和村两委一定感激不尽。”话音刚落,豆大的汗珠从北王奉村驻村第一书记苗连进额头上滚落下来,三伏天热浪滚滚,衣服早已湿透,这是他第5次来到村民家中,上次来家里没人,苗连进吃了个闭门羹,不过这位体育人反而越挫越勇,心里暗暗较劲:“今年说什么也得让这个利农惠民的村级优质产业项目平稳落地。”
时间回到2022年5月底,苗连进在听取省市县相关产业专家讲座、与当地镇委镇政府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座谈、听取村民代表意见之后,与村两委多次商讨决定利用省衔接资金100万,全力打造村级优质产业项目——果蔬恒温冷库。冷库的建成,在合情合规建设用地选址以及库型选择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充分调研,全面评估风险,苗连进开始了漫漫“用地选址”之路。整个6月,他都奔波在田间地头,一块同时满足用地性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交通便利、前期投入费用低、面积大无纠纷、可租赁且环评好的建设用地实在难找,就这样一个半月过去了,就在事情一筹莫展、毫无头绪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在北王奉村东北角,有一块地势平坦、地面无建筑物的土地。一打听,这块地是村里王大爷准备自留建房居住使用。起初老人听说租赁使用还乐意腾出土地,但后来知道需要租赁使用十年之久时,老人犹豫了。苗连进得知后,与村两委立即制定和谐征地的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去做王大爷的思想工作,大家围绕土地使用政策、村改革发展前景、冷库建成的收益、租赁协议修订等内容登门入户7次,每一次带着诚意,本着使征地工作既保障达到用地需求,又维护好群众利益的原则,最终圆满解决用地问题。
2022年12月,位于北王奉村东北角,占地2000m2;建面300m2;1500m3的果蔬恒温冷库拔地而起。截止到目前,本项目的完工已产生总投资额8%-9%的收益金,所得收益金主要用于村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整治、文化生活、人才提升、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如今,小冷库产生的大效益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乡村教育的“播种”与“破土”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2023年6月1日,山东体育学院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迎来一支特殊的研学队伍——聊城市莘县王奉镇东关村小学和耿楼村小学的50名同学。他们来自偏远的农村,是耿楼前街村第一书记王正伟圆了他们来省城研学的梦想。本次研学之旅,村里的小学生走进山东博物馆、山东省科技馆,切身感悟中华历史文化深沉厚重的底蕴,感受齐鲁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体验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魔力,将所见所听转化为争做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的内生动力。
村内耿楼小学体育师资不足,他就联系派出单位捐赠各类体育器械,派遣大学生指导快乐体育夏令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南市技师学院开展“乡村青年学技艺,能工巧匠创未来”主题活动,宣传职业教育,拓宽学生们的选择出路;当他得知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们最担心选错志愿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业发展和就业前景时,他依托派出单位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制定服务方案,主动对接省内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团队为全镇150余位考生和家长讲解志愿填报的攻略和技巧。高考成绩公布后,依托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根据每一位考生的成绩、位次、选科、理想专业、偏爱城市等因素,结合近三年的录取情况,为每一位考生按照“保底、稳妥、冲高”三个层次,提供一份包含300-500个志愿的志愿填报原始表,考生和家长们只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的筛选出心仪的96个志愿即可,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考生志愿填报的效率和录取成功率。如今,村里的这位“教师书记”不仅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还用心用情用力培育祖国的花朵破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红色青春惠民小分队深入驻村帮扶一线,近距离观察、了解、记录山东体育学院四位省派“第一书记”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点点滴滴。团队成员感动于四位“第一书记”脚踩泥泞道路,心系乡村百姓的奉献精神,感叹于四位“第一书记”身上展现出的山体人“严勤创实坚卓竞远”的意志品质。从大学校园到基层一线,从人民教师到“第一书记”,不同战场转换身份,不变的是始终冲锋在前,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对于团队成员而言,“第一”不仅意味着学习成绩、比赛排名,还意味着组织给予的重任,群众寄予的厚望以及任何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责无旁贷的第一人。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四位“第一书记”为学习的榜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实干中增长本领,在拼搏中践行初心,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