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官方活动 >> 晒晒策划书 >> 正文

湘西地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策划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古老农耕文明何以赋能乡村未来发展?——新时代湘西地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

  团队:“湘稀故事”农业文化遗产调研团队

  学校:吉首大学

  项目实施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树溪、咱果乡咱果村,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永顺县灵溪镇长光村,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 

  项目所属领域:产业调研(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

  二、指导教师

  姓名:瞿州莲

  职称(职务):二级教授、博导(院党委书记)

  工作单位: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三、可行性分析

  本调研团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较充分了解了湘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问题及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新时代湘西地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的课题主题。并基于当下政府及学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本项目已经有大量前期工作基础,因此总体的可行性较高。具体原因如下:

  (一)专业理论基础

  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系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主持或者参与课题多项,撰写调查报告数篇,发表数篇论文,这为本课题完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团队对农业文化遗产有一定的认知,收集整理20万多字的材料。

  (二)田野经验丰富

  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参加过暑期学校、三下乡、教育见习、千村调研等调研活动,田野经验较丰富,实践经历次数较多,了解与熟知田野调查的各种方法,具备良好的扎根田野、深入生活发现、揭示和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与素质。

  (三)图书资源丰富

  吉首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46万余册,其中中文纸质图书及光盘144万册/片,电子图书105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文报刊2157余种,各类型网络数据库44个,收藏有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近三万册。湘西州图书馆目前拥有固定资产近1300万元,藏书20余万册,各种数字信息资源200余G。

  (四)基地条件保障

  学院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如武陵山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人类学田野工作室等。图书馆中有大量各类书籍、田野资料库、电子数据库等,为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师资条件保障

  学院民族学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学院民族学师资力量雄厚,可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指导老师对湘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较深,主持或参与贵州锦屏杉木传统种植与管理系统、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湖南龙山油桐复合种养系统、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均获成功,能为团队提供理论知识。

  (六)较强的科研和组织能力

  负责人主持2项吉首大学社科处课题项目,1项创新创业项目,并发表多篇论文具有较丰富的课题组织经验和较强的个人研究能力,同时团队已储备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基础和思路较好。因此,本研究计划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强可行性。

  (七)专家老师及知名顾问指导

  本项目由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瞿州莲全程指导。

  瞿州莲,吉首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负责人2项,主持省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3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期刊转载。出版学术专著5部。2015年参加湖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申报,被湖南省政府授予“记一等功”。参与2015年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持和参与“贵州锦屏杉木传统种植与管理系统”、“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等4项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积极参与2020年“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并获成功,主持2020年“龙山县油桐复合种养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并获成功。

  本项目有多名知名专家顾问:

  苑利,男,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现任中国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原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陈茜,女,民族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农业文化遗产。主持2项参与3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吴厚雄,男,中共党员,副研究员,袁隆平院士研究团队派驻大湘西地区首席专家现任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长期坚持杂交水稻育种科研与开发经营第一线,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

  何舜,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现任湖南中科始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中科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表明了团队存在的理由,能够为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团队进步的可行标准,而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因此“湘稀故事”农业文化遗产调研团队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专注湖南地区尤其是湘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并吸引更多的其他高校同学老师加入我们投入保护农遗事业,为乡村振兴助力。

  (二)在获得芙蓉学子项目的基础上,完善我们的团队结构,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农业文化遗产,并挖掘更多的湘西地区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项目。

  (三)辅助完善湘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遗产的挖掘、申报、保护与利用,建立覆盖湘西地区甚至是大部分湖南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料库。

  (四)成为中国大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振兴推动乡村的公益项目典范。

  “湘稀故事”团队已成立3年多,我们的初心一如既往未曾改变,坚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战略号召,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助力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产业的和谐发展,立志与乡村乡亲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把理论与实践写在中国乡村的土地!

  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

  时间:2022年5月-6月上

  地点:吉首大学

  实施内容:小组成员在期末结束之后,并搜集相关文献、对已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与筛选,确定研究方案,并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

  时间:2022年6月上-6月中

  地点:吉首大学

  实施内容:小组成员线上线下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会。加强与高校联系,并吸引更多的高校人才的加入。

  第三阶段

  时间:2022年6月下——7月上旬

  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龙山县岩塘镇树溪村、咱果乡的脉龙,咱果村等

  实施内容:成员根据对两地的调研,大致熟悉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湖南龙山油桐种植系统挖掘、保护与利用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譬如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调研结果,以期获取更多实用有效的数据。

  第四阶段

  时间:2022年7月中——7月底

  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长光村、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

  实施内容:成员根据对两地的调研,大致熟悉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挖掘、保护与利用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譬如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调研结果,以期获取更多实用有效的数据。

  第五阶段

  时间:2022年6月——2022年7月

  地点:相关所属调研区域

  实施内容:基于于已搜集和调研的相关资料,对湘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开发现状与价值评估深入了解,将实地调研获取的资料、访谈以及问卷进行整理存档,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专家及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调研报告的初步撰写。

  第六阶段

  时间:2022年8月上——2022年8月中下旬

  地点:吉首大学及未完全调研之区域

  实施内容:各组内部对理论纲要和调查报告进行讨论,形成最终定稿;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分析、讨论,修订和审核有关成果和重点难点内容,汇总归纳最终成果,撰写论文,并提交相关部门。

  六、宣传计划

  (一)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对“湘稀故事”项目进行宣传,使得其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增加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通过利用传统媒体的宣传,充分挖掘“湘稀故事”项目中的新闻价值,引起社会上的关注,促使社会上更多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到“湘稀故事”项目,让其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得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二)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利用APP、电商平台、公众号、b站等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的及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的特点,实时关注项目的进行状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不同地域的组织和个人能够了解到“湘稀故事”。通过利用网络媒体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使得“湘稀故事”项目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助于传播给更多的人。

  (三)在高校中进行宣传,利用学校的网络公共平台,积极主动的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看到“湘稀故事”项目,鼓励他们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来,进而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大学生志愿者加入乡村振兴事业,助力乡村发展。

  (四)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组织进行交流沟通。通过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宣传,助力“湘稀故事”项目中的农遗活态传承资源库覆盖面更广,为中国农业遗产增添一份力量。

  (通讯员 李喜磊 江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