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清晨里滴下的露水,躺在花瓣上静候着黎明。为了感受民族团结氛围下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讲好新疆故事。7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民族团结,你我同行”实践队来到了新疆第一站——国际大巴扎。在一片热闹的叫卖声中,真切感受当地人民纯真和朴素的民风。听他们讲述到见证着新疆飞速发展的日子,感叹丝绸之路影响下,他们肉眼可见的变迁和蜕变。
新疆的少数民族多达53个,民族文化孕育民族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本源,我们通过文字交流互通,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烙下中华儿女的印记,便是因为我们对于语言的重视。跟随新疆籍实践队成员的脚步,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吆喝着自家的瓜果干货、手工艺品,看者目不暇接,听者不绝于耳。
还来不及一一感叹,便注意到了那一针一线,技艺精巧的民族服饰。曾在高中的时候和老师去参加过乡村的支教活动,与当地的人同吃同住,我是如此的向往那种热切纯朴的民风。他们说,自己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落里,留在山林间,泉溪旁守护着世世代代的山野生灵。在那里支教的日子,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得纯朴和善良。他们说,自己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是喜欢这文化留存下来的美感。他们热情的赠予了一套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一些发饰银器。从此,我永远铭记那段时光,钟情于少数民族服饰的神秘和华美。
今天,我有幸看到了,来自于维吾尔族服饰的风韵,鲜艳华美和粗犷豪壮;来自于俄罗斯族服饰的灵动,随着四季变化,随着年龄变迁;来自于哈萨克族服饰的大气,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衣服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特点。他们说:为了保持服装的质感舒适和做工精巧好的服饰,就好比是刺绣一般,里面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埋藏更深处的是文化的一代一代的传承。在实践过程中,商户分享到这些少数民族服饰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丝绸之路的连通带来的是这里的飞速发展。通过这条路,他们得以把自己的产品送出去。通过和内地的演出团合作,把更多的民族服饰融入到他们的表演中去,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服饰的魅力。
图为民族特色帽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尔巴特 供图
我看着一针一线中,灵动跃迁,我才发现原来衣服是会说话的。他们可以藏在优美的少数民族舞蹈里;可以藏在戍边士兵的厚重和踏实中;随时间的冲刷和洗礼,留下最令人心动的“旋律”。
生活在中原的我们很少能够真正了解到少数民族变化,但这片祖国西北边的大陆里,永远不缺少属于他们的奇迹,这片大自然造就的崇山峻岭里,跟随丝绸之路铺开的历史浪漫里,由文化孕育的民族特色里,是凝结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脉里。当我企及这片壮阔的大陆里,满是这家国壮阔的深深自豪感。
我喜欢社会实践这个过程,是追寻人文风物的魅力,是见证祖国发展的自豪。从追寻黄河瑰丽的脉搏,到传承非遗文化的心跳,再到见证乡村振兴的发展。这一次,有幸穿上少数民族服饰,在这里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我相信也会是我最青春里最盛大“表演”。(通讯员 章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