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让乡村变得年轻些吧

  2022年6月24日至28日,安徽农业大学暑期赴泾县实践团队“中药材资源探寻者”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围绕中药材开展了系列实践调研活动。24日之前,泾县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我所知道的仅仅是这里的涌溪火青而已。但当我与团队在这里度过了五天,她在我的心中便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

  青山云雨,人间仙境,这是我对泾县的第一印象。24日下午,我站在泾县云岭镇的小路上,抬眼就能看见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峦。那时恰好下着大雨,于是山腰上便缠上了如薄纱般飘渺的云烟,似一副绝美的水墨画卷。这样的景象我从未在城市中见到过,却在那天的泾县见到了,并且只此一眼,便久久不能忘怀。

  后来我们又在去章渡村的路上遇见一大片荷花池,站在池边放眼望去,荷叶与荷花铺满了眼底。“接天莲叶无穷碧”,我想杨万里写下这句诗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池中荷叶叠着荷叶,荷花望着荷花,也有莲蓬在其中左一个、右一个地歪着头——在这里,盛夏的光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为泾县一荷花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语瑶 摄

  我想,这些就是乡村的独特魅力。就像在实践途中遇见的、决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一位老兵爷爷所说:乡村拥有大城市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山水,比如田园,比如大片大片的绿林;如果把大城市的城市化产物引进乡村,并且保留乡村本身独有的特色,那么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一定是一片光明。爷爷说这些话时,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一刻,他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片光明之中,看着一个又一个乡村变得热闹繁华。

  爷爷朴实却又伟大的梦想深深打动着我,我羡慕他新潮的想法,也钦佩他年岁已高却依然愿意奉献的决心。六七十岁的年纪,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家安心养老,但是为了乡村振兴事业,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本生活的上海,把心血倾注在泾县的土地上。

  老一辈尚且有这样的决心,更何况年轻人。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少有高校毕业生愿意回到乡村。

  在与泾县中药材种植技术负责人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黄精、贝母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在迅速扩大,泾县中药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小型中药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植、维护、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而这些难题就需要高校毕业生、农科院专业人才来解决。除了乡镇企业缺乏年轻人才,乡镇政府也是如此。泾县黄村镇党委书记汪书记对我们说,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来到乡镇,深入基层。

  是啊,乡村中的高校毕业人才总是少的。绝大多数的青年人更愿意选择去大城市发展,鲜少有人愿意回到乡村。但是正如汪书记所说,乡村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可以迅速地把自己的所思所学付诸实践,并且可以清晰地看见由自己的汗水浇灌而来的果实。

  28日,实践活动结束,泾县不再只是一个地名,也是我的乡村振兴启蒙老师。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战略目标。

  中国还有许多个如泾县一般的乡村,她们的未来不应该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她们不应该是荒芜的、寂寞的,而应该是秀丽的、繁荣的。

  让乡村变得年轻些吧!我们大学生应当主动挑起时代的担子,要有勤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地回到乡村,把根扎在基层,为乡村振兴事业带去年轻而强劲的发展动力。(通讯员 黄语瑶)

图为实践团队在章渡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亚轩 供图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