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再相见,胜初见

  2022年7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童心系诗向党 美育筑梦成长”实践团队动身前往淮南为潘集区蔡庙小学的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活动。再次启程,我无比期待,这一次我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出发之前,我问自己,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或许看不到他们巨大的进步和改变,或许教不了他们系统的知识,或许真的做不了太多。但是我希望他们能记得我,正如过去这一年里,我牵挂着他们一般。来回翻看照片,把他们的笑容刻在心里,我总记着那句话“姐姐,你会再来看我吗”,我也记着我的回复“只要可以,我一定再来看你们”。

  我期盼着和他们见面,和每一个孩子挥手问好。我也希望这一次,我能够以更专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用更认真地态度对待每一节课,用我的言行言传身教,让他们更好成长。我也会记得,和他们好好告别。我知道,这一次,可能真的是最后一次相处了。

  再相遇,心情比初见更加复杂。欣喜、惊喜、还有之后的情绪,超出了我的预期。

  踏入蔡庙小学的校园,引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喊出孩子们的名字,他们也给予我热情的回应。孩子们都还记得我,好开心啊,远胜于老友见面的那种;被簇拥的感觉,被欢迎的感觉,真好。

  作为队里的学姐,这一次支教行动我担任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因此,活动伊始,我便承担了低年级班级的“大课”主讲。当然,这并不是负担,如果非要用“负担”两个字,那就是“甜蜜的负担”。教学组任务一出,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准备课程内容,即使前期准备了很久,真要上几十分钟的课程,也是完全不同的。欣喜的情绪在各种各样随着实践开展而来的任务中被冲淡了,紧张感凸显,还有着些许的疲惫。

图为给孩子们解答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瑞瑶 摄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心态变化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迫切地想要做好的心态与我面对的现状和预期完全不符产生了冲突,这既是教学经验不足的结果,也与我没有切实把握孩子们目前阶段的学习能力有关。孩子们给我的反馈,让我明显感觉到我没有做好,他们眼睛里的迷惑,让我感觉到失落。当我问“明白了吗”,他们频频摇头的时候,实在是太令人沮丧了。

  这一年的蝉鸣似乎比去年来时更加聒噪,教室外枝桠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下午,上课之前,我带着自己的失落徘徊在办公室门口。酷暑难耐,孩子们的热情却不减半分,“姐姐,姐姐,这个给你”,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出现在我眼前,“苏雨欣老师”,五个字清清楚楚地标注在旁边。那一刻,我觉得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存在,他们用热情一次次温暖着我们,用他们的天真、善良在治愈我们,也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倾注力量。

图为镜头下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瑞瑶 摄

  每个小孩子都是天真的诗人,他们可以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见世间的美好,美好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也许有遗憾,有泪水,但苦尽甘来,相信总有那么短暂且美好的回忆留下,我拼命抓住这些短暂发光的温柔瞬间,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夏天。

  遇见蔡庙,遇见美好。(通讯员 苏雨欣)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