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青矜之志,履践志远

  茂林修竹,夏夜蝉鸣,暑气蒸蒸日上。这个七月,我独自背起行囊,从西北的大漠奔向湖北的崇阳,开启一段奇妙之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市“缘梦”志愿服务队在这个炙热的夏天集结,远赴崇阳,为大山的孩子带去温暖与力量。让这个夏天,一路伴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烂漫天真。回忆初始,是我们在火车站集合的场景。队员们身穿队服,行李箱里满满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队伍中女孩子占大部分,我们拖着沉重的行李互帮互助,在经历了近4个小时的长途车才到达支教目的地。我们兴奋地看着眼前的学校,为期25天的支教之旅将在这里开展,我的教师梦也将在此开启!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是支教的第十天。回忆这几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我感触良多,它切身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让我学会了很多人生中宝贵的精神品质。

  赴一场青春邀约,见证成长的足迹

  身为一个从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茅井村的生活是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这里的条件极其艰苦,我们住在学生宿舍,宿舍里面只有一个微弱的灯光,有几张床板也是断的,有一面的窗户连玻璃与窗帘都没有,我很难想象住在这里的学生如何度过冬夏?这里的蛇虫如此之多,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旧热爱学习、刻苦勤奋。在看到学校这样的境况下,我脑海中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乡村老师的想法,我要带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够开启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来到崇阳的第一天,我们就紧张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开班仪式当中。大家放下行囊就立刻集合在会议室商讨开班仪式的具体细节,熟悉学生信息。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准备好需要签订的安全责任书,在校门处迎接学生和家长的到来。我主要负责收集学生及学生家长信息,在工作过程中,我认为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听不懂崇阳当地的方言,与家长沟通交流花费了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将来我励志要成为一名老师,必不可少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这次开班仪式不仅让我成功克服了与比自己年长者交流的恐惧,更加让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用微笑迎接家长目光,耐心倾听家长说话,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在沟通过程中,遇到我听不懂的话语,我会耐心向家长解释我不是本地人,学生家长也非常的理解我,会把说的话写下来给我看,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非常感激学生家长的理解,他们对我极大的鼓励让我能够面对学生更加从容和镇定。

图为开班仪式志愿者登记学生及家长信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晓 摄

图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提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晓 摄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这十天的支教生活我明白了,在大山里生活的孩子很难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我们的到来是给他们带来了看世界的机会,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身为老师的责任,一定要将课上所有伟大价值告诉学生。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了,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求知的脸庞,让我收获了前进的动力和满满的幸福!(通讯员 晁嘉成)

图为崇阳当地领导与“缘梦”志愿服务队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雨桢 摄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