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调研。
为什么会选择再来一次?理由有很多个。也许是因为去年随口的一句承诺,也许是因为想体验不一样的角色,也许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假期白白浪费······但最大的原因仍然是,调研值得,不管是从调研本身的意义还是调研给我本人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经历来说,调研都值得。
相较于去年,今年我的身份发生了一点变化。不再是懵懵懂懂跟在学长学姐身后的小白,今年的我承担起了调研负责人这个角色。从前期的主题策划到后期的归纳整理,我需要全程在线,确保整个调研活动的有序推进。过程很苦,所幸结局尚好。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获取渠道,在确定好实践地点后我们不得不在网上四处搜寻当地团委和政府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几经辗转才终于得到当地的“准入许可”。接着便是行程规划、日程安排、招募队员······我将去年没有走过的路一一走了一遍,调研的轮廓也在我心中逐渐完整。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思琦 供图
以太安梯田文化为切口透视三峡库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情况,这是我们调研的主题。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自认为对该主题已具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实践起来应是轻而易举,但现实却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凤凰花果山景区内,通过采访玖凤旅游公司的余老板和谭经理,我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对国家农业政策和三农问题的了解知之甚少。在街头巷尾的问卷调查中,面对农民所提出的疑问,我亦无法为他们准确解答。调研调研,调查研究,如果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要调查的内容,又何来研究之说?对此,我感到深深的羞愧,也愈加明白了恩格斯那句,“在我们能够为某一件事做些什么以前,我们必须首先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事,利己的事。”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梯田种植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怡婷 供图
但就像我最开始说的,调研是一趟值得的“旅途”。调研之旅,譬如一盏清茗,苦味之下隐藏着极致的清冽与甘甜。有一句流传极广的拉丁谚语叫“Per Aspera Ad Astra”,翻译过来就是坎坷之苦,必通星辰,即走过苦难,你可以摘到星星。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的调研之旅也是再合适不过。
六天五夜,六个人,十二篇稿件,近800张图片和视频。可以说,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在万州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里,我们全天无休,早出晚归。田间地头,街角巷道,太安处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成功地让当地人记住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来自重庆大学,在此地开展关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实践。
当我们在采访薅秧歌的传承人丁道春老先生时,他得知我们在做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便热情的带我们去寻找了另一位“茶连萧”艺术的爱好者,丰富了我们的调研内容;当我们在为食宿问题苦恼时,当地政府和团委老师及时帮我们解决了困难,为我们的调研活动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当我们苦于订不到上山的车票时,临近小卖部的老板娘姐姐热心的帮我们联系好了熟识的司机,让我们得以在天黑前回到山上的住处;当我们在发放调查问卷时,一位爷爷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豪气的送了我们一人两包当地的特产——三峡银针,为我们的调研之旅增添了茶香余味·····一桩桩一件件,旅途中所有的恩惠与感动都将化作星辰嵌入我的记忆里,熠熠生光。
当然,最重要的星辰与宝藏,还得是我那群小伙伴们。他们让我相信,是真的会有一群人,乍见可生欢,久处亦无厌。表面高冷实则逗逼话唠的冉队,奶奶糯糯认真负责的小袁,拽姐外表甜妹性格的怡婷,无所不知细心大方的璎珏,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蕾蕾,六个人六种笔触,泼墨挥毫间,绘就了独属于我们的夏日篇章。太安街头、花果山上、千层梯田、丁家楼子、姜家老屋、金桂树下······每一处风景,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木都曾见证了我们的欢乐与汗水,留下了属于调研小分队的专属记忆。
图为万州区太安当地的风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思琦 供图
调研结束的那天,天气一如既然的炎热,云从四面八方升起来,天顶上闪过一缕缕阳光,透过云层,我却看见了满天繁星。“Per Aspera Ad Astra”,我在心里默念,这趟甜苦参半的调研之旅,最终圆满完成。
再次感谢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通讯员 胡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