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心中有光,温暖四方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伴随着最后一节课的结束,我们此次的支教活动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但那些由一个个笑容、一滴滴汗水汇集成的记忆,永远都不会消失。从2022年7月8日开始,随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阜南县赤橙青年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支教的日子如璀璨繁星,映照在记忆的每个角落,每每想起,都温暖于心。

  我所支教的学校在阜阳市阜南县一个不出名的小镇,初来乍到甚至有点不能习惯这里的环境。除了宿舍特地为我们的到来装了空调以外,闷热的教室,不能点外卖,需要自己做饭……这一切都好像对习惯了校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多少心里有些落差。

  但是,当我们走进教室,走近孩子,在和他们的朝夕相处中,便可以看到孩子们的青春活力与热情,有学校教师的关怀,也有赤橙青年支教伙伴的相互扶持与帮助。虽然到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我们都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爱。在收获爱的同时,我更想把这些爱传递给孩子们。 

  农村的孩子相对于县城孩子来说没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但是他们也认真努力,真诚可爱。书法课上他们认真听讲,手工课上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奇幻的想象力,他们在趣味外语课上也毫不害羞,大胆的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赤橙青年的队员是耐心负责的,这么多天,每位老师都细心设计课程,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在教室里挥汗如雨,和不听话的孩子“斗智斗勇”。赤橙青年的队员也是团结友爱的,每天早晚都有队员给我们做饭,好像一碗绿豆汤就能拂去一天的疲惫。

  我在此次支教过程中教授的趣味俄语课主要是比较开拓学生视野的课程,在我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比较扎实的地理历史基础,也看到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此外,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于是在课下,我和很多孩子细心沟通,告诉他们好好读书的重要性,也更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回来建设家乡。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老师。方集镇离阜南县城不算近,老师们日常每天都要过来上课。现在十多天的高温就让我们支教的队员难以忍受,想想他们日复一日的挥汗如雨,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坚持的。但正是这些乡村教师的坚守,才着照亮了无数农村学生的求学之路,才能帮助这里的孩子们更好的走出去。这让我想起了深山女教师支月英,四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绚烂了大山深处两代人的童年。四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就是大半辈子,无数个支月英那样的乡村教师,用这种坚守,把青春奉献给了大山,点亮了山里孩子的童年和梦想。

  坐在阜南县火车站,回想早上六点起来给他们准备凉拌菜材料,坐在教室后盯着某个不听话的学生,课堂上和他们一次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我又想起职业启蒙课上,老师问一个孩子:你以后想去哪?一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去苏州,因为我的父母在那里打工。”还有那个八升九的男生,因为我的随口一句话,第二天他就听话的去剪了头发……他们是多听话的孩子啊。?

  当然还有好多遗憾,因为疫情原因提前结束支教,已经给孩子们准备好的英语课、共青团知识课也没能来得及上,没有和孩子们好好聊天,也没有和他们好好告别……当地学校的老师在我们临走时和我说的一段话让我感悟颇多:

  “希望安师大的学弟学妹们每次来都能有成长和收获。 疫情留下的遗憾,让我们用奋斗的岁月来弥补。我们不愿意离开乡村学校,是我们心里明白:乡村的孩子更需要负责任、有担当的教师,我们愿意生老于此。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共勉!”

  虽然学的不是师范专业,但此次支教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思考,特别是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与缺乏,就想竭尽全力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陪伴。最后唯一的愿望就是方集镇中心校所有的孩子都能有理想,敢担当,好好读书,有好的未来。

  如果有机会的话,那就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吧,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通讯员 仇慈爱)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