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多点乡村的宁静 多一颗求知的心

  2022年7月12日,电子科技大学未央爱心教育团队遂宁分队,怀着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的初衷,前往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中心小学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当地孩子带去一场别开生面的夏令营活动。

  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经历,当一声声清脆的“老师”从一个个小孩子们的口中蹦出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在校大学生变成了一位老师。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它更是一个责任,一个符号。老师,意味着你需要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表率,更代表着你需要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以大人的身份与小孩子们相处。同时作为分队队长,我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更多了,我要考虑队员们的食宿、安全,小朋友们的食宿、安全以及课程的规划等等事情。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瑞杰 摄

  累吗?我不知道。只是当我在操场上,在教室里,在餐厅中,看到小朋友们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我感到了一股释然。我不禁思考,我们来支教,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段放在简历中的宝贵经历吗,还是那可有可无的两个社会实践学分,亦或者是体验生活?我觉得都不是的,最为重要的,是你看到自己的付出,在小朋友们身上看到了成果;是你认认真真备了一晚上的课,第二天看到课上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问题时踊跃的手;是在课下,小朋友们围着你追着你喊老师喊大哥哥。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是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视野,希望他们能够不拘束于小乡村,看到大城市的风光,看到美好的未来。

图为孩子们正准备放飞承载着理想的纸飞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瑞杰 摄

  有一天晚上,我去一位孩子家家访。她家住在烂尾楼里,一楼是归她和奶奶住,二楼则是其他人家,昏暗的灯光在水泥墙的反射下,显得微微偏黄,没有空调,只有两家老旧的风扇轰隆隆的转着,发出刺耳的噪音。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在教室明亮的灯光和崭新的桌子的衬托下,一个个看似显得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真正的生活状况是如何。

  乡村并不是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所看到的夕阳美景和绿荫成片,真正的乡村可能是虫蛀的木板凳和咯吱咯吱响的吊扇,而唯一一处明亮,是孩子桌前的台灯。我询问孩子,有没有什么理想,以后想去哪读书。她答:“想去成都读初中。”原因是听了我们的课,她见识到了外面的风景,想凭自己努力去体验、去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的这个孩子,如今对我滔滔不绝,述说着自己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她说想初中通过省外招生考到成都,然后来找我们玩,还可以去寻找一下在成都的继母,初中读完读高中,高中读完读大学……我不禁潸然,原来我们在课堂上随手闲聊的见闻,竟成为了孩子心中的牵挂。

  十五天的支教,能带去的知识太少太少,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对美好未来保持憧憬的心。再严苛的教育,都抵不过孩子自主地想要学习,想要追求美好生活。我们的作用,不过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如何穿过这扇窗,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是孩子们之后的冒险。想到这里,我内心充满激动——那是自己的话,竟然被孩子们如此重视的感动,也有能为孩子们带去更深于课本知识的东西的欣慰。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与孩子谈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瑞杰 摄

  我很感激这十五天的支教经历。支教,并不仅仅是去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陪伴,我们为孩子们带去了多元化的课程,孩子们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我们常常大言不惭,要去为“乡村振兴”献力,要去帮助留守儿童,但是在这十多天的支教生活中,我发现是我们自己,在小朋友们身上,发现了有些更美好更纯真的东西。少了点大城市的喧嚣,多了点乡村的宁静。(通讯员 李兴珂)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