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跨越2000多公里,甘农研究生实践团用脚步丈量陇原大地

  中国青年网兰州11月3日电(通讯员 石丁润 黎凤 曹可凡)今年暑期,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会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实践团的8名研究生,历时近半个月,从甘肃南端出发一路向西,穿过河西走廊,跨越2000多公里,在甘肃省陇南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积极开展“体悟现代乡村治理,笃行美丽乡村建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调查民情,了解民意,科普知识,宣传法律,用脚步丈量陇原大地,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访百家,探民生。半个多月以来,研究生实践团走进陇南市、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的14个乡镇30多个村子,以拉家常、聊家事、话长短的方式就农房改造、村级事务管理、农业产业发展等内容对500多户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真实想法和意见,收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实建议,切身感悟乡村美丽风貌和风土人情。实践队员还走访了当地的农业种养大户,并以座谈、访谈的形式与其进行探讨交流,学习种养大户在脱贫攻坚期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行动和乡村振兴实施阶段带动村民创业增收的做法,感受新时代农业人的魄力和责任。 

图为研究生实践队员走进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进行交流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丁润 供图 

  普民法,倡和谐。为有效向广大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和农村改革相关制度,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主人翁精神,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以集中会议和分散讲解等形式,在村委会会议室、田埂地间、门前屋内,重点就耕地保护、宅基地改革、环境保护等政策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及村民进行宣讲,对农户提出的疑惑和咨询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和解答。同时还协助村委会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当地的村规民约、婚丧嫁娶、环境治理等规定和要求进行“一对一”宣传,并结合典型案例为村里的老人进行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的讲解,告诫老人在日常生活和使用手机时,保护好个人及家人隐私,不轻易转账、不随便点击链接和扫描二维码,提高防诈骗意识。 

图为研究生调研团在村委会会议室为农户进行“普民法,倡和谐”法治宣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丁润 供图 

  寻模范,促文明。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重点关注和探访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一定模范带头作用的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个人及家庭等,有获得“干净庭院”称号的陇南市王阿姨家、“和谐家庭”称号的武威市李叔叔家、艰苦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酒泉市马大哥,还有带头致富的农业种植大户张大哥。队员们积极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创先争优、作用发挥、勇于担当等方面的突出事迹和感人故事,并以制作宣传片、撰写事迹稿等形式进行专题报道和宣传,视频和报道在村民之间积极传播和转发,对于引导村民互相学习、积极争优、主动参与、争做新时代好村民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研究生实践队员对村子里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农业致富带头人进行访谈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丁润 供图 

  观农耕,铸农魂。在实践调研期间,研究生实践团积极帮助当地的农户收割麦子、拉货车,亲身体验农耕劳作的辛苦,感受农民劳动的不易,并对调研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种植基地等进行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在联农带农、助农增收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种养大户在带头致富方面的成功经验,了解当地农耕文化的演变由来,并结合专业知识,为相关负责人就产品包装设计、销路开拓、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个人想法和建议。 

图为研究生实践团成员参观当地种植大棚,并与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交流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丁润 供图 

  “咱们村来了大学生了,还是咱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哩,希望你们多问问、多走走、多看看,农村里面的学问多着哩!”坐在村头闲聊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向这些大学生们投来羡慕的眼光说道。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近二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遇到过高温曝晒、大雨滂沱,也经历过高山颠簸、长途劳顿,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走进陇原大地,深入农业农村,靠近农民群众,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街前巷尾,调查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为新时代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研究获取了第一手真实宝贵的数据资料。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