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乡贤?何谓新乡贤?它的群体构成是什么?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新乡贤?在推动新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新乡贤还面临哪些制度障碍与现实困境?带着这写疑问,2019年1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新乡贤“调研团队前往彭州市小鱼洞镇及其周边进行了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
经历了15天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大学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有了许多感悟。虽然实践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影响会随着我们与社会越来越深的交涉而变得更为珍贵。不论是前期准备中团队成员一起为策划书争论不休,还是在小鱼洞走访时寒风凛凛中的坚持,亦或是每晚整理访谈资料及调查问卷、写新闻稿,总结当日工作并为明日实践备战到深夜,这些无不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刻。
当地政府向队员介绍新乡贤发展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晓东摄
由于新乡贤提出时间比较短,国内对其研究很少且不全面,如何去组织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本次调研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彭州市小鱼洞镇,了解这类新乡贤履职实况及存在的困难、面临的障碍,发现其中的普遍性价值。我们一次次询问着,调查着,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加出色的完成此次社会实践。
我们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这次的实践过程中, 团队先后走访小鱼洞镇人民政府、渔江楠新型社区、大楠村、太子村,参观了大楠村“乡贤工作室”。发放并填写问卷100余份,深度访谈10余个,其中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乡贤代表以及当地群众。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及问卷,团队了解到当地乡贤的产生方式、工作职责、考核方式等。调查发现当地群众对新乡贤履职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比较高,大多数村民知道新乡贤履职,也对新乡贤的工作情况较为满意,并给出中肯评价。
队员与大楠村村民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梦婷 摄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乡贤彭支米,他在在访谈中谈到,“能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村里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也很满足。希望通过为村镇发展献言献策,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了解民意、反映群众呼声,协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等方面的努力,让大楠村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出现“613899”部队,建设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瓶颈。乡村振兴视域下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既植根地方文化又富于时代精神的新乡贤的力量。优秀的传统乡贤文化是培育彭州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撑”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和热情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点,通过献言献策、纠纷调解、传递正能量等,配合做好全村发展和推进全村和谐进步,提升群众和谐度和幸福感。但目前新乡贤治理在乡村治理中也存在一些困境,一些新乡贤没有得到组织、积极性不高或者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需要多方面入手解决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小鱼洞镇的新乡贤履职虽然在当地的认知度较高,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对新乡贤一无所知,对新乡贤履职更是一脸茫然。加之工作性补贴未能如约兑现,降低了部分新乡贤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新乡贤主要依靠德才,其自身履职并并非依靠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因此缺乏权威性,这势必会造成其解决问题的有限性和群众对其认可程度的有限性。
关于新乡贤履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填写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晓东 摄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新乡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新乡贤履职为乡村带来的发展及面临的困难有了初步认识,让我能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客观分析新乡贤履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希冀为乡村如何吸引并留住新乡贤、培育新乡贤,以及如何更好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他们的作用等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同时,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团队成员间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深化了成员间的友谊,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相信此次实践会对我们学习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讯员 冯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