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一道同云雨,莱西是吾乡

  2021年7月12日,我参加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点点萤光,照亮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莱西夏格庄开始了为期30余天的“三下乡”实践与调研。

  对于农村,我小的时候看到的是父辈们自己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汗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来来回回的把那块不变的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村里的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和观念都特立独行,记得那时候我们还有农忙假。我们放完学后就会赶到家中帮父母浇烟水,或外出放牛,或在家做饭,扫地。我们住的是泥土垒起的院墙,这些已经是十年前的记忆。

  对于乡村,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农村,道路硬化已经完成,亮化工程已经竣工,厕所革命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效果显著。可是,村里的人还是留不住。农村是由一户户人家组成的,一家家人住在农村里,村里才有生气。可是人留在村里,一家人要吃饭,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学,这都需要钱。如何让村里的人不用背井离乡到外省打工,在村里就能把钱赚到。在村里就能养家糊口,在村里努力两年就能给家里添个大件,这才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夏格庄镇“青云”微网格系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郝教谊 供图

  张哥来到莱西夏格庄镇已经五年多了,他刚参加的工作的时候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工作。基层工作者,没有955,只有007,钱少事多提拔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啥政策都得他们落实,啥制度都得他们执行,他们才是基层管理的最后一米。

  我问张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刚来的时候,下去农村走访农户的时候,村民骂他,他都听不出来,张哥为此犯难了很久,后来他找了一个老支书当“师傅”,跟着老支书一点一点学和村民打交道,慢慢走近村民的心。但是农民整体素质还是偏低,只要与自己利益有一丢丢冲突,就又是怨邻居,又是骂村官,又是告政府。张哥他们做再多的好事不会念叨好,认为那是应该的,有一点没考虑周全,牵扯到他们利益,分分钟翻脸不认人。

  到村头、站街头、蹲地头,与村民面对面、膝促膝,零距离接触,唠嗑聊天,比起在办公室、会议室正襟危坐来,更容易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更容易了解真实情况,提出建议和解决起问题来,更容易使群众接受,更可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这是张哥这些年来总结的工作方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双山政德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阳溯 供图

  我来夏格庄还没超过一周,有幸跟随张哥和刘主任一同到双山政德教育基地参观,到村中走访农户,到本地企业家中学习……我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在夏格庄看到了:我看到了夏格庄镇农村的发展,政德教育基地统领大家的思想,张梦鲤的“清”“慎”“勤”“智”“仁”“勇”,勉励着一辈又一辈的双山村人砥砺前行;夏格庄引进的企业、当地的创业者,招工大多是找当地的村民,让今年回家过年的村民下年就不用出去了,在家门口就能让腰包鼓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年半载就能开上小汽车;针对民生问题无小事,“青云”微网格线上处理加上网格志愿者线下管理,小到居民家中厕所堵塞,都能第一时间为村民解决,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

  张哥说,他来这里已经五年了,从开始的不喜欢,到慢慢接受,到现在的热爱;当村民开始有困难找小张、吃好东西要喊小张,开始操心小张的终身大事。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一道同云雨,莱西是吾乡,这五年来,张哥和他的同事们风雨兼程,建设大美夏格庄,这里早已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将来的夏格庄会是人民富裕安康,学校焕然一新,学生朝气蓬勃,公路平直宽敞,住房清新脱俗,环境山清水秀的样子;夏格庄的下一代将会是身强体壮,学识满腹,文质彬彬,谦和有礼的国之栋梁!

  张哥送给我了一句话,我想我终生受用:前辈们已经为我们打下了这么美好的河山,我们不能只沉溺于前辈的高墙与光辉之下,我们应该是另一座高墙,另一束光辉。(通讯员 王锦)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