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体会民族团结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在民族团结的福音下成长。我觉得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宝贵的回馈社会的机会,也是我努力向奉献者学习靠近的契机,所以我参加了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心·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7月8日上午,我们迎着朝阳烈日,心怀憧憬热血,不畏路途遥远,历经9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乌蒙山深处的泸州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建新村,一心想为国家社会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舟车劳顿的疲惫感在建新村村长赢前的热情招待下烟消云散。“你们看到的这些新修的居民楼就是在政府的投资帮助下统一修建的,”村长赢前表示。夕阳下的建新村,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的红白色砖瓦,看得出在这个汉、苗聚居的地方,现代新式建筑物也融入了浓厚的苗族鼓楼建筑艺术,既具有宝塔式的建筑风格,又有苗族吊脚楼的建筑韵味。

图为马嘶苗族乡建新村政府统一新修的居民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俊杰 摄

  建新村位于马嘶苗族乡南面,人口755户3372人,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20户125人。虽然苗族人口占比不大,但这里在风俗习惯方面也颇受苗族文化的渲染。

  我站在村委会的阶梯上俯瞰茶马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的苗族太阳图腾格外耀眼,苗族每一种图腾,都有相应的图腾神话,苗族太阳崇拜、蝴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寓示生命生生不息、健康成长、兴旺发达。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化在苗族人世代延续下依然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在这些崭新的建筑面前,我为国家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力量而感动,即使是在这偏远的山村一隅,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也不能阻挡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

  在村子里闲逛间,我注意到村子里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村长说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年轻壮力外出打工是不可避免的现状。这也为村庄增添了几分恬淡与宁静,连天空也保留了别样的清澈与纯净。在广场上跳跳广场舞是老人妇女们消遣闲散时光的不二选择,与普通的广场舞不同的是,这里的广场舞融入了苗族舞鼓文化的影子。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鼓,妇女们双手有力得挥动着鼓槌,红黄的丝带在夕阳下划出美丽的弧线,村民们便随着悦耳的鼓声舞动。在锻炼身体消遣时光中又生动地展示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图为建新村妇女们在茶马文化广场跳广场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瑾瑜 摄
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生活,小时候条件艰苦,老家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进城坐车都要翻好几座山。后来一家人随父亲外出打工,想逃离这个贫瘠的家乡。多年后再回来时老家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和西部战略的帮助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已是焕然一新的模样。曾经的大山已不是囚禁脚步的大山,也成为了留的住人的地方。我感谢每个默默奉献的人,也一直以他们为榜样。

  在经过这次“民族团结”主题的暑期实践后,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56个民族真正地成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通讯员 谭瑾瑜)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