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十年前,学校来了支教大学生,短短半个月的朝夕相处,我所接触到的不仅是课堂之外的知识,还有爱和力量,而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也在心里悄悄萌芽。
暑期伊始,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扬红色文化,弘扬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南充市嘉陵区临江乡临江小学开展“三下乡”实践。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可能同是乡村的孩子,能够明白内心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所以对于此次“三下乡”之行,我的初衷从未是要在这短短几天时间里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这也不可能办到,我只是想尽绵薄之力,可能是通过一节节与学校设置不同的美术课、生物课、化学课、主题班会,或者可能是通过与他们的一次接触、一个对话,点燃他们对学习兴趣的星火、与他们产生心灵的碰撞。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方式。
图为临江小学初中部校外风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士杰 摄
静谧的湖,靠着岸破旧的船只,树荫底下乘凉的老人,围绕着临江小学,让我想到《云边有个小卖部》这本小说。刚进入教室,面对这些身高超过我的初二学生还是有些许紧张。看着他们,如同看着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坐在教室里听写支教大学生娓娓道来的自我介绍。
手上拿着植物样本,眼睛仔细的看着,PPT上展示着对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技术、实践的描述,这是我们来这个学校的第一节课——《生命科学教育之植物组织培养》,站在前面拍照的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充满着好奇,我想,这至少证明我们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面已经成功。
图为同学们观察植株外植体使用的部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黎 摄
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和大学生之间的代沟隔阂会相对较少,随着慢慢的接触,这群孩子展现出了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活力。“南充当地有哪些著名的革命人物?”我们的队员提问。“张澜”、“朱德”,一个一笑就眯着眼睛的高个男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四川南充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恩德均诞生于此,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孩子生于斯,长于斯,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革命文化、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是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应有之行,正沉浸在这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时,眼睛的余光被窗外的黑影吸引住,大概是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正站在窗外盯着教室里面看。
“你们之前有上过美术课吗?”“有过一节上的也是自习课。”最后一节课是美术与手工,我们的队员给孩子们讲解“如何变废为宝”。将纸巾撕碎,浸入水,捣烂,加上颜料……”PPT上展示着废纸巾变废为宝之后的成果图。“这些塑料可以做成什么?”“花洒,还有呢?”队员引导着孩子们积极思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什么最重要?我的答案是:拥有别人无可替代的能力。而这无可替代的能力包含着创造性、独特性。美育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能够开发大脑,能够锻炼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
图为队员们向同学们介绍垃圾怎么分类,垃圾去向哪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变废为宝,充分在实践中引导同学们理解生态保护战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仪娟 摄
这只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我想这是一段相互成长、相互影响的经历。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希望能通过此次经历,能够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实现一定程度生命的跃迁。同时,也希望作为大哥、大姐姐,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主题班会、专业分享课程等活动,给这些孩子带去成长、温度与欢乐。(通讯员 彭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