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先进制造学院“遇践筑梦课堂,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中学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出生农村,也参加过“三下乡”活动,认为自己与神泉中学的小同学们是同途人,明白他们一路走来的苦楚,想用自己遇到的坎坷来慰藉他们的坎坷,在这热土之上温暖抱拥,创造美好。所以参加活动前,我设想着神泉中学的孩子们参加完这次“三下乡”活动后,会像当初的我一样获得走出农村的希望与动力。
或许是长期在象牙塔里只顾学习,抑或是时间淡化了记忆里的曾经,在参加活动前我对乡村教育中的孩子们的印象是一双渴望知识的、澄澈的眼睛,却苦于农村的资源缺乏,艰难求学。但在活动中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过后,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具有片面性。
这次活动的受众群体只有30名左右的七年级小同学,人数较少。所以只通过观察参加活动的小同学的上课情况来了解乡村教育是片面的,但研究他们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在通过与同学老师们深入交流,我得知其中有些小同学并不是很期待我们每天上课的内容,因为他们要忙着打工。还有一位初三的孩子已经辍学一年在学校附近的超市打工,还有很多当地的未成年学生在夜晚相聚在一起飙车、游戏人生……在这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着澄澈的热爱知识的双眼。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并不局限于教育资源的缺少。
每当我看着小同学们的身影,看着神泉镇上忙碌生活的路人,我常常会生出一种无力感。我感觉自己非常渺小,无法与现状对抗,无法改善他们不平衡的求学现状。而我也不是能改变他们未来、来拯救他们的天使姐姐,或许平凡的我的到来也从未被期待过。可是我心有不甘,或许我无力发光,但我不想蜷伏于角落沉默。于是我不断修改完善课堂内容,希望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课堂知识,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获得学习的动力。在秉持团队初心下我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找寻自己的意义。
图为神泉中学的小同学给志愿者的小纸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佳玮 摄
在活动期间的某天,当我看到神泉中学的学生给我们团队的志愿者塞的小纸条上写着“老师,努力学习,教学生更多的知识,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那一刻得知有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是一件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事情 ,是值得去做的事情。我好像找到了活动与自己的意义。既然我还没有能力发光,那就努力做光的传播者,将知识的魅力传递给他们,陪伴他们走过一段温暖的时光。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真挚与热情,并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我很喜欢在窗旁注视着小同学们上课的样子,当阳光从窗中倾泻而下,教室里显出光影,望着他们认真上课的音容,回想起那一张小纸条,我能感觉到这些孩子们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我不是能改变他们未来的天使姐姐,但最后他们当中有人因为我们的言行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一丝往前走的动力,而他们也让我相信未来。我们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图为小同学们上课时的认真模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文宇彤 摄
当我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孩子们手中摇曳着曙光的笔杆,脸上坚定的神容,却让我坚定地相信他们,相信未来。这世上无论何处都仍有着迷途的惆怅,腐臭的皮肉,但不是还有着坚挺的脊骨吗?他们在这片被我认为的贫瘠的土地里开出了理想的花朵,坚毅地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为何还要如此悲观?我不应将自己的地位放得过高,认为自己是来拯救他们的。他们不需要我的拯救,我的行为也谈不上拯救,我只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能通过努力学习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而已。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用一个平视的角度走进乡村具象的世界,重塑对乡间热土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淡化对某事物的印象,导致记忆中留下的可能是偏见。只有站在乡村这片土地上,与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话,与这里的人们握手交谈,方知现状,才能还原阳光下乡村的真实样貌。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成长。通过活动让我明白自己虽然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平凡人,不能做出很突出的贡献。但这次活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有时小小的善举也能影响他人。所以我希望能在这个时代平稳心态,实实在在地做出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将光与温暖传递给他人,找寻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明白我们的人生轨迹不一样,但我相信未来在这片热土之上,我与神泉中学的小同学们以及志愿者们会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寻到自我价值,与美好相遇。(通讯员 邓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