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四千公里双向奔赴:我有了一个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妹妹

  今年6月底,浓绿的盛夏时节,我作为第24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顺利结束了在新疆伊宁县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离开学校当天,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杨老师,你是几点的车票?我们来送你。”我12班的维吾尔族学生古丽给娜·吾斯曼问道。

  我以为“我们”是她和班级里其他学生,没成想走出校门远远的看见她和妈妈站在门口,“老师,这是我妈妈专门给你炸的馓子,你带在路上吃,另外一袋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杏子,要赶紧吃掉,已经熟透了,特别甜。”妈妈手里拎着的沉甸甸的袋子递到了我手上,边说着话边张开怀抱紧紧的抱住了我,不太流利的国通语不停的说着“谢谢,你辛苦了”,那一刻在异乡的我被新疆妈妈的爱温柔而浓烈地包裹着,眼泪夺眶而出。

图为维吾尔族妹妹和妈妈带着沉甸甸的离别礼物来送支教志愿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雨辰 摄

  这是我来到新疆后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建立的结对家庭,不过才短短一学期,就真的待我如亲人一般,我忽然意识到,我这个不过 23 岁远道而来的支教大学生老师,选择了支教、选择来新疆,原来是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来新疆的第一个星期里,我们来到了伊犁下辖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培训,在这里和来自天南海北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共同了解新疆,感受大美新疆,也在渐渐融入其中,热情友好、能歌善舞的新疆同胞让我很快喜欢上了这里,在天山脚下的伊犁河谷。

  来到我支教的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南通对口援建的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等民族为主的九年制学校。这一年里在学校里,我亲身感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融入进这些孩子们的日常。我看到在每天清晨的升旗仪式中,学生一听到国歌就立马停下脚步,庄严的面向国旗行礼;看到过各族学生齐聚举办爱心生日会时孩子们会心的笑容;我也看到孩子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表演安塞腰鼓、汉服舞蹈时的自信明媚;端午节在粽叶飘香中升华着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在系列文化润疆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孩子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心心相印;我们还在学校举办了“国通语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国通语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伊结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深入,大力的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而与古丽给娜一家的缘分就来自于“通伊结对”活动,初始印象 里她是一个安静认真的女孩子,上课不会主动举手,课后也不会来问问题。结对之后,她对我好像多了几分信任,会主动找我说话了,也会勇敢问问题,前几天周末的时候和我发信息苦恼升初二后数学跟不上老师节奏,我告诉她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已经在支教地,鼓励她去找她们,她们和我是一样的,而我忽然明白了,我们一批批的奔赴,就是为了一个个的古丽给娜。

  除了我们研究生支教团作为援疆教育力量外,南通市对口援建伊宁县,在经济、医疗、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对口支援,通伊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南通援疆模式在伊宁县、伊犁州乃至新疆全区广受好评。

  “还会回新疆吗?”我毫不犹豫点点头,当然会,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我人生中唯一一个不在家的春节也是在这里温暖度过的。伊宁虽然遥远,但风景辽阔,人们淳朴善良,各民族同胞守望相助,大家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那份眼神深处的安分守和纯粹更是可贵。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