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壮族八音感悟传承:共待新音至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世居壮族、瑶族和汉族,是我国唯一一个壮族瑶族自治县,其独特性使得连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2023年7月10日至24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瑶有英讯”三下乡实践团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连山本地,为探寻连山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长达两周的实践调研。

  其中,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壮族八音的实践调研故事让我收获颇多,感悟颇深。

  来到新溪村杨氏宗祠,壮族八音所使用的乐器安然地躺在桌上,斑驳的桌凳、泛旧的乐器、安静地只能听见风扇叶扇动的声音,而简单的地点、简单的乐器,我却能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八音想要讲述的故事。在百年的历史长河,壮族八音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契机流传至今,杨万凯及其传承团队用他们的热爱和坚守在此。

  五位坚守的传承人如同壮族八音发展路上的一簇燃烧的火把,接续了亘古的雄音,将壮族八音中的欢喜、热烈和幸福一同洒满村落,但火终究会熄灭。不想让燃烧的火把最终成为黯淡的灰烬,杨万凯积极投身于壮族八音的教学和宣传,在非遗课堂中挖掘出新鲜血液,在媒体寻访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微小的力量,渴望着将壮族八音的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渴望着触动更多的年轻人。

  在21世纪,有太多东西能让我们分心了,专注是一项太宝贵的能力。杨万凯四十三年的专注触动了我,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学习传承一项古老的技艺,这何不是一种“匠心”的体现呢?反观我的生活,往往被浮躁所充斥:看不完的头条新闻、听不完的八卦、刷不完的短视频……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里,我反而失去了学习新鲜事物的热情、坚持热爱的耐心,任由自己沉浮在各项的娱乐当中。传承人的坚守令我羞愧,也让我明白后辈仍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专注于心,执着于行”,才能够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图为杨万凯壮族八音团队正在调试乐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倬桦 供图

  热爱不被时间消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本着深入了解壮族八音发展历程的初心,希望能够面对面交流更好地与八音传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对壮族八音传承人杨万凯进行了采访。从他为我们讲当年的学习历程时,他激动挥舞的双手、抑制不住的笑容、骄傲自豪的神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对壮族八音的热爱。作为壮族八音的非遗传承人,杨万凯学习壮族八音已有43年的时间,我惊叹于杨万凯的坚持,更钦佩于他的热爱,将喜欢的事做到底,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更是人生的哲理。

  当我望向杨万凯飘白的头发,一股感动与失落的情绪同时涌向了我,我不禁问道:“您将来会坚持做壮族八音多久呢?”杨万凯神情坚定地告诉我们:“如果身体没有问题,做到老都要做”,年岁渐长、身体疲累、记忆退减、行动不便,我明白他们未来面对的困难有多大,但“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文化,用自己的一生去见证历史,我想他们不仅是传承之光,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英雄。

图为杨万凯壮族八音团队正在演奏壮族八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璟彤 供图

  气势恢宏的唢呐、响彻乡里的锣声、雄厚洪亮的鼓点相互应和,构成了独属于壮族人民的生活之乐,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民族之音。在壮族八音的交响乐中,我看到传承人脸上露出的自信和骄傲,在这个喧闹复杂的世界中,有那么一寸净土,他们空出来保留住无法被文字、典籍记录下来的非遗八音。

  在此次实践中,我深刻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了解了连山地区壮族八音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与传承人的采访,明白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时光,我们将不遗余力传播连山非遗文化,贡献属于大学生的智慧与声音,帮助壮族人民将他们热爱的文化远扬,就让我们以不消的八音之声,共待壮族新音的到来。(通讯员:张国秀)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