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做蜡擎烛火 为蚕吐新丝

  7月1日,我跟随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支教团来到怀远县韩庙初级中学展开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学校占地面积小,全校仅有两栋三层教学楼,共三个年级,由于人数原因仅设置六个班级。虽然我们只有14个人,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团里面设置了生活组、财务组、宣传组和教学组,大家有时也会职责交叉身担数职,灵活应对现实情况,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队长反复强调着“这里只有拨浪鼓,没有学院没有班级之分,我们都是一家人”。

  支教期间,由于条件限制,全员打地铺,没人叫苦没人叫累,青年人凑在一起总是有无限的活力,在办公室搭个蚊帐,就地铺个垫子枕头睡下即可。尽管如此,蚊虫还是不胜其扰,大家也都从一开始的大呼小叫变成见怪不怪。暑假学校食堂关门,十几个人去老乡家蹭饭也不合适,索性就在一个小棚子做饭,棚子简陋,一到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买菜做饭刷碗,是累人的的活儿,生活组有时忙不过来,剩下的队员谁有空就会主动过去帮一把,一群年龄相仿的朋友在一起,困难也会变成乐趣。原本不太熟识的人,一起工作生活半个月,每天忙忙碌碌,关系就这样迅速好了起来,越到最后越想感慨时间过得好快。

图为实践团队的午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樱曦 供图

  拨浪鼓中的很多成员都是第一次拥有支教的经历,从学生到小老师,身份转换带来的新鲜感让人激情四射,认真备课,互相讨论,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合理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体育比赛、趣味实验、歌舞训练……教学组的“小老师”们想尽办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报名参加支教团时深埋内心的责任感愈加厚重,来到这里亲眼目睹农村教学情况后,努力帮这些弟弟妹妹们多拓宽一点未来的可能成了最迫切的愿望。

  我们也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有的可以自在地和支教团的成员们一起玩耍吃饭,有些孩子却恨不得将自己藏进角落里,连自我介绍都会紧张无措。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脾气急躁……教学组的同学们为了加深对学生们的了解,抽出时间去家访,与家长交流,和学生谈心。

  教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伙伴们怀抱着热情期待的心情走上讲台时,总有几个学生在课堂或走神发呆或调皮捣蛋。课下的交流中,同伴感慨地说:“我也是乡村学校出来的,我理解这些孩子。”在这种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通常是祖孙生活在一起,长辈的不善言辞和时代造就的三观差异,会导致部分孩存在孤独与自卑、叛逆等心理,面对这种学生,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悉心指导。

  这个班级大部分孩子基础薄弱,有的连最基本的公式都不知道,老师们只好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帮孩子们理顺思路。在讲台上的每一秒,都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老师的不易,时隔多年,当我自己站到三尺讲台,才终于理解那些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进行物理的教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樱曦 供图

  为期半月的支教活动即将结束,成员们心中尽是不舍,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好,看到他们的欢笑想让他们的快乐停留更久,看到他们的迷茫想为他们拨开道路上的迷雾,这些孩子会有怎样的未来?我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我说你们未来可期;我说你们前途不可限量;我说努力从来不会太晚……这样的“说教”我少年时也听过,然而我少年时心高气傲对这些不屑一顾,不知道这时,这些和我当年一样大的弟弟妹妹能听进去多少。我很想离开的时间来的慢些,想和他们多说一些,再多说一些。

  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很担心小孩们会走上以后让自己后悔的路,也许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意义,但我们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去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智慧的头脑,有理性的思考,有强健的身体,有不懈的热爱……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体育课上与孩子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樱曦 供图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韩庙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多为中年教师群体,已经在这所学校任职多年,我们的到来为这所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毫无疑问的是数年后,教育的交接棒会传到我们其中一些人的手上,而现在站在讲台上,我们的接班人就坐在下方。小小的一座学校,薪薪之火在此传承,方寸教室,汇聚了中国三个时代的“青年”。小小的支教团,光微不弱,期盼着以我微力,点亮少年的未来。(通讯员 张樱曦)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