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文化之灯,照国家之镜——后疫情时代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作者:常青 陈昕瑶 马深欢 蒙雨竹 沈欣悦
摘要:[1]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再创文化兴盛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奋斗的重要方面。[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表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系统阐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我们依旧风雨无阻向前进,不但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而且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此期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文化产业也面临着巨大困难,但在党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扶持下,加之产业自身的努力,各地文化产业逐步恢复发展。7月12日至25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执文化之灯,照国家之镜”国情观察实践团成员围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发展情况这一主题,聚焦于成员家乡青海、江苏、江西和广东,对家乡特色文化产业展开调研。通过对产业调研发展情况,探究发展的现状、困境和策略,党和国家的扶持情况,深刻领略党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制度优势。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学习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从该实践活动中学习并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扎实作为,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中华文化崭新气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十四五规划;特色文化产业
大美青海,七彩互助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调研
7月15日,小组成员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展开调研。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在这样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地方,互助县依托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给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带来沉重打击。本小组成员重点调研当地的5A级景区——土族故土园景区的发展情况。土族故土园景区主要是以当地少数民族——土族的民俗文化打造的系列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调研过程中,本小组成员有幸采访到彩虹部落土族园的工作人员——董思明老师,他在土族园工作已有十余载,见证了土族园的建成和发展,同时还是土族婚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与董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疫情时期的土族园在政府疫情防控的指令下立即实施了封闭管理,但即使暂停营业,景区还是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包括董老师在内的四名主要景区工作者每天轮流值班,对景区进行打扫消毒工作,保障景区内公共卫生与安全。此外,在同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询问得知疫情期间实行“青海人游青海”,尽量减少疫情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影响。
除了产业自身的努力,更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据当地文体旅游局了解,在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视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联动发力。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以土族园为例,再继续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游客公共卫生与安全。同时加快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进行转型,立足资源特色,谋划景区发展方向,围绕消费体验分层化、复合化、个性化、体验化方向谋划旅游景区转型升级。
后疫情时代互助土族自治县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向好发展,相信未来,互助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能不断完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为人民大众编织出幸福生活的“彩虹”!
赏麋鹿神韵,品湿地风情
——后疫情时代盐城地区麋鹿文化产业调研情况
16日,小组成员在家乡江苏省盐城市大丰糜鹿保护区展开调研。 麋鹿俗称“四不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民俗中可谓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的灵台、灵囿至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南苑;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中华麋鹿园位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占地面积4万亩。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建立,90年代初开始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中华麋鹿园景区,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盐城首个5A级旅游景区。迄今,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占世界麋鹿总数的60%。大丰麋鹿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迁徙网络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项目示范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疫情刚爆发时,麋鹿园处于全面封园状态。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明显的遏制,麋鹿园也开始接待游客,但景区人流量远少于疫情前的景区人流量,这对当地的经济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不过,随着疫情的稳定,地方政府的政策帮扶、园内上级领导的统筹安排、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线上线下双发展,共同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在后疫情时代下的恢复和发展。例如:今年的“鹿王争霸赛”通过线上直播和同步讲解的方式,带领大家透过电视荧屏,零距离的感受雄性麋鹿追逐鹿王位置的自然景象;游客可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通过“虚拟游”对麋鹿园进行线上云游览。
如今形式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部分游客反馈对与麋鹿能较为亲密接触的地方的环境卫生并不满意;有的游客对游览车负责人的工作态度不满意;有的游客觉得真实见到的动物种类太少……这些问题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妥善处理。
岭南热土,魅力广东
——后疫情时代广东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17日,小组成员于广东潮州市和惠州市两地进行实地调研。
潮州市枫溪区陶瓷文化产业篇
在广东潮州,小组成员参观了广济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了解了陶瓷技艺;参观了陶瓷文化研究中心,深刻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魅力;走访了部分陶瓷企业,了解了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政府扶持政策。
广东省潮州市的枫溪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一直以来,潮州陶瓷以“清新、素雅、细腻、玲珑”的艺术风格在国内陶瓷界独树一帜,潮州人认识到,潮州陶瓷是不能丢弃的祖传的宝贝,是市场竞争大潮中独具优势的王牌。因此依托于当地悠久而浓厚的陶瓷文化历史,枫溪人开始发展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特色文化产业。当前,枫溪陶瓷也已成为潮州特色经济的支柱和原动力。目前枫溪区成为中国瓷都——潮州的龙头,已有陶瓷生产企业5000多家,生产工人7万人,年陶瓷产值300多亿,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产品远销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当地的陶瓷工业也面临重重困难。本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当地陶瓷制造工厂了解到有如下困难:
第一,复工复产难。无论从疫情防控需要方面,还是交通及人员方面考虑,企业复工复产压力都会比较大。
第二,销售难。潮州市陶瓷销售主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从物流和政策方面看,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特殊时期特殊城市采取封城措施,这无疑是增加了物流难度和成本,采访发现,在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的出口销路直接阻段,不少企业表示出口量至少减少了3/2。
第三,资金压力大。由于长时间无法进行经营活动,使得向银行借贷、民间融资较多的企业面临更沉重的资金压力,由于延迟开工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收入与支出的现金缺口会使得部分中小企业面临重大压力。
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后疫情时代的潮州陶瓷文化产业也逐步恢复生机。这主要得益于企业自身和当地政府的双重力量助力其克服难关,向好发展。
对于当地陶瓷企业自身而言,首先要进行转型,很多企业开始往陶瓷文旅、陶瓷艺术方面进行转型。或顺势而为,瞄准疫情暴发后,灭菌陶瓷、无菌陶瓷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这一机会,向大健康方面看齐,有利于提高陶瓷的附加值,淘汰过去以量取胜的生存方式。其次加大对陶瓷科技投入,推进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然后加快建立完善线上转业平台,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网红营销等方式,扩大宣传,增加当地陶瓷产品销量。
此外,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首先,退税力度再升级,自2020年度起3月20日起,潮州市政府将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金融部门放宽申请条件,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其次,在风险保障方面,中信保为3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标配了出运前的保险,此外潮州农商银行也积极推出“疫情贷”;同时还有市商务局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振兴企业发展信心。据了解,为了促进外贸经济稳定增长,潮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出口细则。在企业出运货物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在抵押贷款方面,市务局联合银行对退税贷、出口贷、信保贷提供支持,中小企业无需提供资产抵押。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还召开陶瓷文化旅游推广会,积极对接现代陶瓷产业发展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品牌,推进陶瓷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大宣传力度,潮州政府还帮忙当地陶瓷企业搭建线下交易集市,2020年7月4日,在枫溪区举办“中国瓷都·潮州陶瓷文化创意集市”活动,据悉近百家陶瓷家、网店供应商、陶瓷设计师、陶瓷收藏者等拿出了各自陶瓷文化创意出产品,以集市形式开展营销宣传。
广东惠州文化旅游产业篇
惠州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秀美的海岸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中外游客来旅游观光,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惠州市重要产业之一。
本小组成员实地调研了当地著名的叶挺将军纪念园和周田村景区。叶挺将军纪念园是一座完整战士叶挺将军生平事迹的纪念园,叶挺故居、腾云学堂、育英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会水楼、叶挺将军纪念馆、练武房等历史建筑,和果园、纪念广场、心湖等组成,融合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是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而周田村则是“铁军将军”叶挺、“长征女杰”廖似光和“吉隆坡王”叶亚来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也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村落,这里保存着较为集中的完好的客家围楼,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疫情下该景区面临了诸多困境和问题。首先是由于疫情封锁,前来观光的游客量下降;其次,受疫情影响,周边消费产业发展困难,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第三,疫情防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压力。
后疫情时代当地政府带领当地文化产业重新恢复发展,主要有以下几项举措:
第一,持续加强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六月,广东广州、深圳等地疫情出现局部反弹,惠州市政府发出重要提醒,做出市内文旅体行业疫情防控指引,在旅游景区实行限流,设置体温测试点,做好人员疏导;强化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同时加强疫情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实施“广东人游广东”计划。在全球疫情严峻、经济下行,我国实行扩大内需、主攻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广东省政府提出“广东人游广东”的工作计划,整合各市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广64条历史文化游径。惠州市公布了3条游径,分别是古城历史文化游径、将军故里历史文化游径和罗浮仙境游径。此次调研的地点,叶挺将军纪念园便是将军故里历史文化游径上的景点之一。
第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变“危机”为“契机”。周田村所在的秋长街道发挥党建指挥作用,细化街道管理措施,整合村内资源,打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形象;加大基础性投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全覆盖;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上门入户,积极改造村落老宅,以文物保护为载体,入购融物、餐饮、住宿等功能,融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打造特色“周田古街”。
第四,积极开办创意文旅博览会。2021年5月21日惠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举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以“创意文旅”为主题,融合各大产业,开展科技、美食、文化展览,并举行百家旅行社惠州踩线采风活动等七大系列活动,助推产业健康发展,探索后疫情时代惠州文旅发展新契机。
革命摇篮——井冈山
——江西井冈山红色革命文旅产业调研
江西井冈山是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小组成员就井冈山的革命文化与红色旅游产业展开了调查研究。
井冈山被称为革命的摇篮,许多有关红色的记忆和故事都在井冈山上发生,正因如此,井冈山成为了革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有幸埋忠骨,井冈山上发生的悲壮而又英勇的故事经人们口口相传沿袭至今,革命先烈的鲜血也让这片土地染上了神圣的意味,革命文化成为了井冈山人生活和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尽管井冈山交通不便,物产匮乏,但每年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革命圣地的美名和革命文化来到井冈山瞻仰先辈遗风,感受过往的峥嵘岁月。于是以革命文化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法宝,从革命文化衍生出的各种文化产品名声大噪,井冈山也逐步建立起围绕革命文化的多个旅游景点与服务体系,力图通过红色旅游,宣传革命文化、增强中国人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并带动井冈山的经济发展。
2020年,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井冈山的旅游业遭受了严重打击。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减少人员流动的防疫措施,让依靠客流量拉动发展的旅游业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井冈山景区仍旧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停止景区酒店等一系列相关单位的营业,杜绝人员聚集并对观光车出租车进行消毒后再统一入库停放,保障相关人员和车辆的安全。虽然疫情期间无法接待游客,井冈山景区利用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发布景区图片和简介,始终保持景区宣传力度及较高的曝光度,保持客户黏度,为疫情渐趋稳定后吸引客源打下基础。
疫情逐步趋向稳定后,井冈山景区重新开放,面对客流减少,民众旅游意愿不强的情况,井冈山旅游管理部推出多项措施促进井冈山旅游回暖并保障人民群众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
首先,井冈山景区采取了优惠措施吸引游客回归。井冈山景区一开放就推出了“致敬最美逆行者”,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全年免票的政策,这让游客们感受到井冈山景区的温度与情怀,不仅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尊敬,更树立了良好的景区形象,吸引客流。同时井冈山也推出了针对全体游客的“六大感恩回馈措施”“旅游大礼包”,落实到门票出行住宿饮食各个方面,使井冈山旅游更具吸引力。
不仅如此,井冈山景区线下吸引游客的同时同样不忘线上宣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摄制公益抗疫MV《我们出征》,将革命精神与抗疫精神结合起来;杜鹃花节开幕式以及荷花节的举办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网民们全程观赏,调动游客们来井冈山旅游的热情。
此外,团体旅游一直占井冈山旅游业中的大部分,井冈山也着重从这方面着手推动景区旅游回暖。抗击疫情期间,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光彩,因此,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井冈山依靠得天独厚的丰富的革命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成为了红色培训与研学旅行的最佳基地,后疫情时期,井冈山开发优化多项团体旅游项目,积极接待前来井冈山旅游的团体,其中以公司团建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学生夏令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主,为井冈山后疫情时期的旅游业回暖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井冈山景区的部署安排,井冈山政府同样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类调研小组以及领导小组到达井冈山景区,为井冈山景区的部署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与指导。“湘赣边红色专列”的开通,第三届全民旅游消费节上井冈山的亮相,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60亿元项目以及举办井冈山宣传推广记者见面会等,都是井冈山政府在着力推动井冈山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
景区与政府形成合力,在推动井冈山旅游回暖回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景区人流量显著增加,于是如何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也成为了景区考虑的重点。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防控部署,各个景区在入口处设置自动测温仪,方便观测进入景区人员的健康状态,同时,入口处还有工作人员督促游客戴口罩并有序排队,景区门口还有实时人数显示屏,以便工作人员控制景区人口密度,保障游客安全。景区内部原有的人工讲解员现在大多换成了讲解仪,每人一个头戴式讲解器,防止人员扎堆,有利于疫情防控。景区内原有的纪念品和徽章购买处,现在也增设了自助购买机,减少面对面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井冈山景区在后疫情时期采取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并借助景区创新与政府帮扶的合力,实现了景区的回春回暖,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景区现在发展形势向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二次旅游意愿低以及过分依赖团体旅游拉动旅游业发展等,但相信在景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井冈山景区定能克服诸多困难,实现更好发展。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本小组成员通过了解当地文化产业依靠自身特色,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逐渐挨过疫情的难关并在后疫情时代稳定向好发展情况,不光领略到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更深刻体会到关键时刻党和国家的强大助力,体会到我国的制度优势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注入的强大活力。
不论是沿海发达之地还是西北偏远之地,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少不了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正是有了这强有力的后盾,让家乡的文化产业才能挺过疫情的黑暗,在文化和经济舞台继续大放异彩。今年是建党百年,相信在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视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产业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2020.12.08
[2]范周.推动“十四五”文化产业新发展.[N].红旗文稿.2020.11.12
【实践感悟】
(一)
常青
借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家乡特色文化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收获颇多。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这一切口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疫情给家乡文化产业带来的重创,与此同时也了解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指引下,加之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家乡的特色文化产业又再次冲破困境、恢复发展。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明白打到疫情的队伍不只一支,战胜疫情的力量不只一股。以我的家乡土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其获得成功的背后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也少不了自身的努力。突发疫情时,从上至下、井然有序进行一系列疫情防控部署,摆正当前重中之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疫情趋于稳定时又及时规划下一步文化产业运营发展,顺势而为,积极改变,政府和产业齐心协力共度疫情难关。即使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疫情防控任务也从未松懈,像在景区会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限定来访游客人数,还有游客要佩戴好口罩等等。我在从中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我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的发展,我的家乡在青藏高原的一个偏远的小镇里,经济发展落后,但在近些年国家文化强国的号召下,家乡的特色文化产业得到扶持和发展,也拉动了家乡经济飞速发展,造福了这一方百姓,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我的家乡大美青海,七彩互助。
(二)
陈昕瑶
通过这次对于井冈山革命文化和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我深入了解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文化,也实地考察了井冈山依托革命文化而产生的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在井冈山看到了特色文化产业的多样发展模式,也看到了特色文化产业面对冲击时所展现的毅力和弹性。看着疫情暂缓时景区人流如织,蓬勃发展的景象,看着景区四处浸润着爱国爱党的气氛,团结勇敢的精神,看着人们脸上或是被美景治愈,或是被历史震撼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我不仅感叹文化产业之于国民的意义。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仿若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需要不断优质的产出,以提高国民思想境界和生活幸福感。因此,我们应该给予文化产业更多重视,鼓励文化产业从业者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文化产业管理者大力扶植,严格把控,使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始终把社会责任摆在第一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构建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
马深欢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经历了将近两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如今,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依旧会在我脑海里回旋,它使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精进自我。
在本次实践中,我最大的感悟是: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前听到这句诗只知道个大概,而如今才惊觉,许多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或者是完美,我们以为的并不一定就会是实际存在的。在实践之前,我们对实践结果做出了预测,然而实践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在那时,我才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之前,我以为采访会是一件简单的事并轻装上阵,实践中漏洞百出,我不得不停止采访工作,重新认真准备采访问题,预设采访对象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在实践之后,我更加确定不仅要读书,更要出门;此外,在本次实践中我不仅增进自身沟通能力,还学会了更从容自信的面对突发的情况。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在我相信我会因为本次实践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