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山东管理学院:怀梦“乡”约盛夏,心筑青春未来

  为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山东管理学院团委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汗水挥洒热血青春。

  感受乡村振兴,牢记青春使命

  根据学校及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山东管理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玉皇庙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感受乡村振兴新面貌,了解当代青年新使命,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开拓视野、提高认识。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青年大学生大有可为。团队首先来到玉皇庙村水韵玉皇田园综合体,调研森林公园、精品桃园、玉皇花海、玉皇水脉等建设项目,体验集现代农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娱乐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旅小镇。

  大家随后调研了东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武胜园区,这里有国内占地面积数一数二的玻璃温室,棚顶由南向北的坡度可以帮助排水,缓解排水压力。不管是单膜单拱大棚、双膜双拱大棚还是温室大棚,良好的采光能力、通风能力等都向团队展示了科技的力量。园区通过改进技术提升村民们的积极性,帮助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玉皇庙村目前也处在升级发展的转折点,拓展农村新电商成为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

  为找到自身专业和乡村展的结合点,团队分组深入社区进行调研,积极采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情况。调研发现,村内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村民幸福指数很高,特别是贫困户的优惠政策覆盖广泛。大家在实际调查中深入人民群众,学习党的政策,深切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含义,切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调研期间,大家组织召开“农业与电商”主题讨论会,邀请村集体企业经理、乡村创业青年王建国现场讲解全县农业产业状况,学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交流发言,为新村电商经济建言献策,并形成多篇调研报告。

  同学们纷纷表示,乡村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所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乡村振兴,也需要广大青年发挥才能、踊跃参与。

  东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活动特别设置了多个走访、交流环节,引导同学们感受优秀文化、接受教育熏陶,传承红色基因、锤炼优良品格。

  在玉皇庙村党员活动中心,一场场精彩的交流活动不断激荡出思想火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关志洁为学员们系统回顾了新村在党支部领导下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阐述了玉皇人敢为人先、心向集体、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勉励青年们要立足基层,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驻村第一书记和选调生分别作交流分享,为大家深入解读脱贫攻坚中的动人故事,阐述强国时代的青年使命,鼓励大家树立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实践、实现人生理想。

  为进一步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团队来到东明县的毛泽东纪念馆,认真倾听工作人员介绍毛泽东的故事,参观毛体书法展馆和毛主席影像馆等。2018级审计专业的马褚妍祺表示,“毛泽东思想依然影响着很多的人,铭记毛泽东主席,也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集体缅怀。不忘过去,才能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期间,大家共同参加了电影《一九四二》的观影活动,深刻感受到大饥荒年代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冷漠和腐败。同学们认识到,现在的巨大成就不是轻易得来的,伟大复兴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教育的重要方面。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同学们真正了解民生,拓展个人视野,提升思想水平,在劳动之中“有所精思”,在困难面前“有所大为”。

  在种植基地,同学们走进田园、脚踩泥土,学习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花卉的种植技艺,调研黄金蟠桃、中华寿桃、红蜜、红芙蓉等鲜桃的营养成分和销售情况,参观东明县旺马生态农业发展合作社,亲身体验高度精准的灌溉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工艺,感受耕种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雨后风微凉,同学们又来到东明粮画基地,非遗传承人韩国瑞在简要介绍了粮画的历史、工艺后,带着大家亲手制作粮画,亲身品味古代农村人民的艺术结晶。一颗颗种子粘在木板上,便可绘就“天下粮仓”,呈现出书法艺术与农作物的完美结合。

  高村水文站是黄河流入山东的重要控制站。来到这里后,站长和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测验河段的设备设施、工具技术、水文测验情况,展示了当今水文测验技术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同学们进行了多种实地考察和动手操作,同时调研东明县治水兴水的历史沿革,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同学们来到菏泽市绿色苗木有限公司,现场感受别具特色的生态林场。应市场需求,林场目前主要以嫁接彩色叶林木和不落叶林木为主,各种林木长势可观,经济效益较好。该林场不仅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也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家在亲身体验中真正感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学校党委书记冯庆禄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进基层,使学生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新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直观感受;通过强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良好劳动品质;通过交流座谈、学习“把奋斗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年榜样,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将个人的理想奋斗同祖国、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真正当担起属于自己的青春使命,意义深远。”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理解,对青年担当有了新的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坚定信念、锤炼本领,为乡村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发展

  山东管理学院学子通过专人访谈、问卷调研、实地宣传等方式在山东多地开展了惠民政策解读宣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电商带货、资源对接、信息服务等活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贡献。

  会计学院惠民宣讲实践团队先后前往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冯集村、王庄村、陈庄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同当地居民热情交谈,参观当地古迹,深入了解近些年村庄的改变。在充分了解村庄的情况后,团队根据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分别举办了6场讲座向村民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宣讲包括脱贫攻坚、农村医保、村村通、棉花补贴、义务教育等在内的国家政策,让村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意义。

  艺术学院“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日照市莒县阎庄街道张家当门村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并通过其带来的关键技术,为绿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注入新能量;此外,团队与张家当门村党支部共同成立农业合作社,打造了“田园牧歌”农旅产业园,开展甘薯示范基地种植,带动了当地5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与村民就农村现状和三农等问题展开亲切的交谈,用所学知识引导村民正确认识科技对生产发展的重要性。

  工商学院服务队以农村物流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调查问卷,线上知识宣讲,线下走访与实践,与青岛市秀臣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线上交流,了解农机作业、农机维修服务、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情况,结合互联网+电商,把农资销售进行线上销售,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及利用率;此外,他们还开展了“美丽清洁乡村”实践活动,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宗旨,美化乡村环境文明。

  国际交流学院电商助农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的助农销售带货模式助力烟台市栖霞市苹果销售,团队成员与博士达苹果公司进行积极对接,通过线上流量软件提高曝光率与市场知名度,拓宽线上销售渠道;采取线上、走访调研、实地拍摄记录等形式,开活动调查,走进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寻访农民百姓的所思所想,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新时代、新生活的期望或者见解;通过访谈等方式开展了后疫情时代山东省个体商户经营状况调研活动,在全面了解疫情时代省内个体商户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后,又提供相应解决策略,发挥自我能力。

  此次山东管理学院各二级学院开展的“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实践活动在帮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了各项国家惠民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的同时也尽显了山东管理学院学子风采,未来将继续秉承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将青春贡献在祖国广袤无垠的热土之上,汇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担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挖掘文化故事,传承时代基因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假期文化生活,使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做贡献。经贸学院乡村振兴服务队赴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开展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淳朴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团队成员与当地80%以上的木版年画销售商进行了细致详实的访谈和交流,深入了解木版年画的魅力所在。“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繁荣虽已不复存在,但团队了解到,近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保护与发展,先后建起了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繁荣,二者相得益彰。

  有同学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厚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是队员们在文化自信方面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触和实践,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上来,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为鼓励青少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当中,山东管理学院学子积极发扬传承老党员、老红军的革命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进行志愿服务和红色文化调研。

  人文学院“辩证法”文化调研团采用线上“云组队”、线下分工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文化调研工作,团队以“点对点”形式为调研方法对八个地级市的九个村支部进行了细致的文化调研。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与各村级党支部进行充分交流,对各村支部党员的信息作出精准采集,对基层党支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村支部共上一堂党课,对到场的老党员和老红军及其他相关红色文化精神的人物展开访谈,真正做到了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加深自身对国事民情的认识,拓宽乡风乡情的了解渠道。

  艺术学院“沂蒙情·红朱村”小分队在临沂市临沭县朱村进行志愿服务和红色文化调研。调研中,志愿者们在村委会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中和村内的公告牌中了解到朱村沿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扶贫产业园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村里考察时了解到村里传统手工艺品——编柳筐;在朱村革命烈士纪念馆深深地被朱村抗日精神所打动,爱国之心更加坚定。

  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举行了《回顾建党历史,展望中国未来》的主题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有的去当地红色纪念馆参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回忆伟大辉煌的历史岁月;有的选择观看红色影片,通过红色影片写下内心感触;有的走进乡村走进老党员的生活,与周围老党员进行交流,聆听并记录他们红色革命,感悟党员英雄们当年的革命精神;有的去基层了解乡村经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大学生要多做社会实践,要“自找苦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为进一步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助力复工后各地区的生产发展,宣传中国共产党员在疫情下的先进事迹,山东管理学院二级学院实践团队还开展了相应的抗疫活动。

  工商学院学生以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于济南、日照、潍坊等地开展了助力于疫情防控和相关复工复产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典型事迹宣讲为主要形式,为当地社区居民宣讲疫情期间的典型事迹、宣讲疫情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学习抗疫精神、致敬先锋等,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团队以所学专业为依托,深入潍坊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了解邮政快递运作的方式,参与相关生产劳动;采取线上云讨论+济南同学实地调研方式,对济南市环境卫生治理进行了调查研究;此外,团队还通过宣传、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活动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本领。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投身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基层实践工作的意义重大和责任深远,新时代、新青年,青春学子们在行动!(山东管理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