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想,心之所向
2019年7月16日,我踏上了前往江西省南昌市武阳镇付家小学的支教路程。支教是我自高中以来,一直向往的事,我的高中老师曾告诉我一个故事:记者路过草原问放羊的孩子:“你为什么放羊?”孩子说:“放羊挣钱。”记者又问:“挣钱来做什么吗?”孩子说:“娶媳妇生娃。”记者再问:“生了娃之后呢?”孩子说:“放羊。”听了之后我陷入沉思,可能这样的孩子他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丰富,以为所生之处就是世界,我希望他们能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不在过着“放羊娃”的生活,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带给他们本该得到的爱与帮助。
就这样怀着赤诚的心,我来到了付家小学。在进村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村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为养家糊口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则负责在家务农操劳孩子的日常生活,而村子里小学就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可能认生的缘故,志愿者在与孩子沟通时,他们大多害羞的点头或摇头。
小小少年,展翅飞翔
现如今,城市孩子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有校内基础课外,还会进行学习唱歌、跳舞等艺术培养,而通过我们的了解,村内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兴趣培养,当我们用多媒体告诉孩子在这15天中,我们会教他们唱歌、跳舞、乐器、书法、其他国家语言时,孩子们一个个蜂拥而至,他们的提问像喷涌而至的泉水般源源不断,对着钢琴,毛笔,舞扇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好似嗅住了突如其来的芬芳,想立刻一探究竟。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让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想象中的世界,当每一个音符敲响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带他们领略异国风情,用11国语言表达“我爱你中国”,也引导他们在人情烟火中以孝为先,从心感恩......
记得在舞蹈课上我问一个女孩:“乖乖,你想和老师一起跳舞吗?”她回答说:“老师你真的会跳舞吗?电视上的明星跳舞可好看了,我也可以上电视跳舞吗?”我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啊,只要你有梦想去实践,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从那天起,小慧一有空就跟着我身后,请我和她一起跳舞,还带着其他小朋友用舞蹈跳皮筋。看着他们兴致勃勃,欢呼雀跃的样子,我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想法。
万水千山,情系你我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们的支教也渐入尾声。从初识陌生到彼此亲近,从忸怩不安到开怀大笑。在9天的支教中,停水停电无不困扰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轮流去井边抬水,轮流做饭洗碗,挑灯看夜总结工作日常,欢声笑语在地板上睡了一晚又一晚,我们会一起讨论每个孩子的特点,想象他们长大后的样子,我们会切合实际更改教学方法内容,尽可能的查缺补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也会因意见不同有过争执,但最初的陌生早已不在,11个个体已融为一体,好像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进。
在这9天中,村里停水,孩子们拉着我们去自己家里烧井水洗澡,因为交通不便,孩子们摘下家里自己种的蔬果带给我们,进行家访时,总会牵着我们的手叫我们在家里多坐会儿,附近的村民也会时不时的看我们上课,怕我们没有吃的带一些发糕给我们。在最后一天的离别联欢会上,孩子们最后自发的为我们唱歌,与我们相拥,可爱的脸蛋儿上滑过晶莹的泪珠。
一位小男孩,偷偷递给我一封信说:“老师,信里面是我想对你说的话,我会好好听话,好好读书,长大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会想你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因为我曾对他说过,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公平、最便捷的出路,希望他一定要坚持下去,未曾想到他真的记在了心中。我想,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得有人问我:“你认为在这十几天能够带给那些孩子什么?又不能交给他们足够的知识,倒不如直接捐款来的实惠。”当时的我沉默了,而现在我可以义正严辞的告诉他:“短期支教并不能带给他们慷实的知识,但我能用行动与言语传播外界的信息,带给那里孩子走出去的希望和动力,如果数十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因为我的鼓励走出封闭的小圈子迈向更广阔的世界,那改变的可能会是一个地方的革新。”
可能许多人对于乡村支教是既向往又胆怯的——他们向往让乡村的孩子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我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现更多有趣的人事。可他们也胆怯,害怕自己能力有限不能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帮助,害怕自己不能和孩子们沟通让她们发现这世界的真善美。通过这次支教,我知道其实这些孩子就像洁白的壁纸毫无斑点,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引路人去为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再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下为壁纸添光添彩。而我们,就努力最好那个付出真心的人,将自己的所行之路,留记于心,在孩子们心底留下的烙印,是能够支撑他们去努力学习,改变现状的精神支柱。
时光荏苒,未来可期,不曾放弃,我还在路上......(通讯员 古沐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