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返程的高铁上,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色,脑海里浮现的竟是巴中的蓝天白云。可惜,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手里拿着的,是学生们今天分别时送给我的信,手机相机里装着的,是这10天满满的回忆,脑海里回荡的,是焦丽君那句“老师,人生何处不相逢”。
我想起她在学生代表发言时说的那段话:“从第一天的腼腆害羞,到第二天看见董老师远远的向她招手,好像我们认识了很久了似的。这一举动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你看,老师就是这样,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们产生莫大的影响。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我不知道支教活动到底是好是坏,每年都会来新的老师,又很快的走掉,带给你们外界的新鲜事物,又很快的让你们继续坠入山区的“黑暗”中,来来去去,对我们只是一次实践活动,对你们却可能造成永久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在一天,就会努力的让这一天变得有意义。
我觉得我做到了,从李白到杜甫,到诗经,我尝试给他们讲一些生活化又便于理解的东西。何老师坚持每天给他们打印文章,保证他们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带他们开辩论赛,即使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但他们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并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
我们鼓励每位学生勇敢表达,我还记得有位学生跟我说,因为小时候发言被嘲笑过,所以不敢再回答问题,于是我们让他写下来跟我们交流。在最后总结仪式上,我的学生很有幸被选为电视台采访的对象,面对陌生的镜头和话筒,他们紧张的语无伦次,于是我一直站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给他们加油鼓劲,鼓励他们走出人生每一个第一步,我相信这些课程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难能可贵,同时,作为老师我也很欣慰能被他们依赖。每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超人故事,尊重每一位未来超人的发展方式。
很多学生都跟我说,他们从我的眼泪里看见的不舍,但是他们的不舍并没有比我们少半分,我永远相信他们,他们现在每天给我分享枇杷村美丽的景色,给我发消息问我是否安全到家,在走的时候给我写长长的信。我衷心祝愿初中部的六个孩子以后前途一片光明,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图为三下乡汇报仪式老师与学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柯鋆 摄
在巴中的十天,我们团队每天都在面对新挑战,停水,停电,甚至因为大暴雨停课。大家每天挑井水,就着暴雨洗头,每次购买食材都要搭车几十公里,我们疲于应对每天房间里出现的巨大蜘蛛,黏糊糊的各种虫,以及每天都从门外蹦进来的癞蛤蟆。我们疲于应对每天潮湿的天气,相机放两天镜头就开始起雾,床单被褥永远都是湿漉漉的。我们也疲于应对大的出奇的蚊子,每天半夜两三点还打着手电起来擦花露水,拍蚊子。风油精恨不得整瓶倒在床单上。
“想回家”这几个字,不知道被大家念叨了多少遍。但当分别的时刻真正来临时,大家眼里饱含的泪水,又何尝不是在说着不舍。
最后一天,我们还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星空,16个人在野外待到凌晨,流星,星云,银河,漫天繁星,这些都是我们团队16个人的专属浪漫。
图为7月12日晚巴中市枇杷村星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诗怡 摄
枇杷村的村民也很朴实,每天都会有各种婆婆端着菜来看望我们,一位婆婆在接受采访时眼睛里不自觉就盈出了泪花。上次被迫停课时,一位婆婆甚至比我们还着急。昨天临走时,有婆婆还要塞给我们一百元钱让我们路上买水喝。在那里待了10天,我们都深深知道100元对于当地的村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当然没有收,但是婆婆的这一份心,真的只有感谢。小卖部的叔叔从一开始的一毛钱都要算计清楚,到最后临时赊账也痛快的同意。十天,我们和当地的村民处成了家人。
最后的文艺汇演,我看着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就有老师们落下了眼泪,欢快的背景音乐成了离别的钟声。是时候说再见了。
从幼儿园到初中,55个孩子,16个老师,我们在摇动着55棵树,我们也在推动着55朵云,唤醒着55个灵魂。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给学生,给村民,给同行的伙伴,但最后只化作一句,祝大家一切都好。枇杷村的星空,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枇杷村的时光,也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忘怀的记忆。(通讯员 董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