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千年瑶寨绣美锦 非遗传承蕴斑斓

  8月16日-8月22日,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瑶绣技艺与图形纹样调研团队的学子们携手神州瑶都——湖南江华县,开展了“三下乡”云实践活动。在此次社会实践之前,本团队已对江华瑶族文化有了多年深入的调查了解,且已完成多项瑶族地区相关设计成果与论文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承接了本团队于2020年冬季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对于瑶绣文化的调研工作以及相关成果。团队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将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调整为线上收集整理电子文献资料、网络电话回访瑶绣非遗技艺传承人。本实践旨在针对江华地区瑶绣的技艺与图形纹样方面进行一手资料的完善与梳理,了解瑶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现状,并从艺术设计的视角探索瑶绣非遗文创的新形式,以期助力呵护优秀中华民族传统非遗文化。

  我们调研团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瑶族丰富的织绣文化,早在去年冬季大家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对于瑶绣文化的调研工作做足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团队成员一同沿着崎岖小路,深入千年瑶寨走访的画面还历历在目。现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与瑶绣相关的许多问题展开了此次针对江华地区瑶绣非遗文化的线上调研活动。

图为瑶族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展示瑶绣男子常服与瑶族长鼓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昱 供图

  在本次调研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过程使本团队的各位成员们都深有感触——虽然近年来,江华县在政策支持下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有关长鼓舞的相关资料和文创产品较为丰富,与之相比之下,瑶绣这门优秀传统技艺的资料就显得相当贫瘠,这项非遗在其传承过程中可能因为传承与创新方式的缺乏而走向消逝。大家对此感到惋惜的同时,还意识到了本次“三下乡”调研对江华瑶绣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保护的意义所在。

  我们因此深受触动,在完成原计划的调研的任务后,还自发举行了多次小组线上讨论会议,针对“如何形成更加系统化的江华瑶绣非遗文化保护档案”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会后,大家表示以前从未有过对一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过如此深入的了解,而现在甚至能够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实事,为此感到情绪激动,非常骄傲自豪。

图为实践队与瑶绣非遗传承人探讨用于瑶绣华服的图形纹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昱 供图

  实践中让我们记忆最为深刻的环节,是采访江华当地县瑶绣协会会长盘鹰老师。盘鹰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去年九月份参加的一项“瑶族刺绣进校园”活动——把江华县大圩镇二小作为一个瑶绣传承基地,在课堂上教瑶族小学生们了解瑶族刺绣的基本针法,让孩子们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从中寻找真正的刺绣爱好者,进行系统传承。在与盘鹰老师的交谈后,我们对于“传承”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一路寻找,我们不止看到了像盘鹰老师这样的知名非遗技艺传承人、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还能看到许许多多普通的人,有瑶族的小学生、高校学子,也有奋斗在宣发民族优秀文化一线的基层人民公仆......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生活在大山的那边,很难写得进人尽皆知的史册当中。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万千姿态的大多数,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于优秀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事业中,才谱写了一段饱满鲜活的文化传承佳话。如今能有幸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非常自豪与欣喜。

图为江华县瑶绣协会会长盘鹰展示瑶绣服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昱 供图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的实践活让自己对本专业有了新的感悟。瑶绣服饰上多变的纹样极富装饰意味,并且注重神韵的表现及意境的创造,本应是良好的设计转化储备资源。然而经过实践调研,我们发现瑶绣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瑶绣转化为非遗文创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种种问题。因此,我们尝试在调研资料的设计成果转化中对此进行探索分析,并针对瑶绣装饰图案的设计提取了瑶绣传统服饰样式、结合了瑶族传说故事,对瑶族装饰纹样的设计应用进行了再探索。

图为团队成员基于瑶绣服饰纹样制做的工艺长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昱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基于瑶绣传统纹样设计的文创产品“瑶心”木制首饰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昱 供图

  在此过程中,我们有着共同的体会——感谢此次“三下乡”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跳脱出枯燥的课堂,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做,在自由的学习讨论中,我们对于日后瑶绣的传承创新形式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有同学提出了可以尝试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实现民族非遗文化创意消费便利化、体验化、沉浸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大众对于瑶绣文化的关注度。这些令人激动的想法和思路是在课堂上从未有过的,老师也被我们认真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感染着。

  短暂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们期望能够延续此次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精诚合作、踏踏实实做好研究,还要发挥好本专业特长,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必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把瑶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特色文化创意设计经济元素,让瑶族的文化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与风采。文化需要传承,回顾历史,许多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散。作为当代高校学生,应勇于承担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辜负母校对我们多年的栽培,助力打响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意招牌,成为一个有所用的大学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力求做点亮漫漫民族文化传承事业之路上星星灯火的执光之人!(通讯员 马晓昱)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