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品红安绣活,悟红色经典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今年暑期到湖北黄冈市红安县红安绣活传习所进行参观学习。

  进入会所,大大小小的奖状、一整面的鞋垫让人震撼,丰富的颜色,各种各样的花纹,十二生肖、梅兰竹菊、花花草草…似乎在针线下,没有绣不出来的纹路。一旁的照片上,刘寿仙老奶奶带领妇女学习着针法,大家都埋头练习。墙上还挂着有除鞋垫以外的绣活作品,人物绣活董必武,栩栩如生,坚毅的眼神也无不透露着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还有针法奇特的剪纸作品,外圈排布着整齐的小洞,像是在纸上雕刻的,中间大大的福字,既喜庆又漂亮。墙下还摆放着陈列柜,简单质朴的老布鞋、花样繁复的娃娃鞋等多种精美绣品,色调对比明显,也显示出当地人豪爽性格,突显出民间的艺术特色。

图为志愿者在红安绣活传习所学习时,民间绣活传承人刘寿仙向志愿者展示并讲解绣活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云峰 摄

  刘寿仙老人带领大家来到桌子前,简单介绍起红安绣活,她表示,“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丝绣、绒绣两种,其中丝绣居多,绒绣少见。红安绣活绣品品种多样,有鞋、帽、枕、兜、衣边、鞋垫、门帘、帐沿等种类,其中以连袜绣花鞋垫为代表。”当近距离看到作品时,我更加叹为观止。绣出的花瓣上,纹路微微倾斜,凸显质感,却也是整整齐齐,充满立体感;树枝为棕色,从粗到细,一气呵成,纹路清晰。作品背面更像是正面的镜像,没有看到线的交叉打结,也没有线头的杂乱,依然平整。当听到刘寿仙老人完成这种简单作品只需一小时不到,更加惊叹其熟练性与技巧性。

  安顿坐下后,刘寿仙老人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材料包,装有绣活需要的针、线、布等,同时也向我们递出纸笔,让我们自己设计图案,然后临摹到绣绷上。描绘出图画后,挑选出自己觉得合适颜色的线,就可以开始缝制了。

  自己动手时,线头似乎永远不会进入针眼中,自己缝制的线路似乎总是歪歪扭扭,看似简单甚至机械性的缝制动作,若带有一丝浮躁,针便容易扎到自己;若带有一丝不专注,绣出的线路中容易带有空隙,不美观。必须自己沉下心来,抛开杂念,体会着每一个针的刺入,感受捉摸着每一下针的刺出,时不时摸摸看绣的线是否符合自己需要,当有错误或不满意的,需要尽快拆掉重新缝制,以免后面反而成了大工程。

图为刘寿仙指导志愿者讲解绣活针线方法与技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云峰 摄

  以前听说“善刺绣者必善绘画”,否则就不能造就刺绣艺术的顶峰,这是刺绣艺术家杨守玉刺绣生涯的经验总结,乃肺腑之言也。随着实践的这两日,在过程中的不断尝试,我们对这句至理名言的感悟则愈是深刻。刺绣艺术与绘画艺术,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刺绣欣赏品以画为本,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但又绝不是僵化的摹仿,而是一个再创作,是运用针法技法来表达的一种艺术。从事刺绣艺术,最起码要会读画,要能理解,要看得懂,方知如何施线运针。

  只是简单的低头绣了一会,便觉得脖子痛、眼睛也花,再抬头看着年迈的刘寿仙奶奶带着眼镜继续指导志愿者们时,更加肃然起敬,自己也开始参悟她所坚持这项手艺的初衷与信念。记得刘寿仙女儿刘珊的微信的个性签名,“传统不是继承的,而是创造的。”当纯手工绣活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机绣、电脑绣等新工艺面前赶不上时代节奏时,传承者也经历了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的执着与迷茫,坚守与彷徨。传承没有感悟力不行,自己的感受在里面,绣出来的东西是活的,它有立体感,有情感。一个充满感情的作品,它有丰富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层次,它是可以在绸布上跃动的。没有情感领悟力的作品,只是贴在布上的僵死图案。(通讯员 谢云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