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

  2021年7月11日-2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社会实践队实践队员杨树林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展实践活动,以此作实践感悟。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什么?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网络上是有的,但我想,社会实践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那几个字、几段话,它应该是一种无形的、深层次提升和自觉意识的觉醒。

  行走在夏日烈阳下,采访调查路人、商铺,克服羞涩,勇于交流,锻炼能力,提升自己,将知识融入生活,同时更好的认识社会,这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社会实践的意义,但是社会实践的意义真的只有这些吗?恐怕不尽然。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形式,它和理论教育不一样。理论教育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但是实践教育告诉我们具体生活中面对不同情形的做法,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面对红灯,在旁边没车的情况下要不要过去?绿灯还剩几秒,要不要冲?实践教育就是告诉我们独属于自己的这方面的知识:这次等了红灯、没有抢时间,那么下次我们还是一样的做法;这次没等红灯、抢了时间,那下次大概率还会这样做。

  捡起路边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回收、过马路等红灯熄灭绿灯亮起才从斑马线上过去、在与他人交流时时刻注意礼貌……这些并不是任何一个专业课的知识,但是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注意并践行,这就是长期学习形成的道德自觉在实践中的反映,也是社会实践的一个意义。

  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钻研着书籍、用网络接触外界,沉醉于大城市繁华的生活,将自己局限于大学生的身份,好像是“遗世而独立”的样子,对外界的认识就处于认为人们没有烦恼,我们不需要再做什么就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的状态,但是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发现了部分真实:有些卖衣服的实体店整日没有顾客、人流量巨大的超市也有自己的烦恼、公共服务人员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外也藏着苦闷……

  我们或许在书上见过、在脑海中想过这些,但却好像一个外人一般,对什么都不甚了解。我们更擅长的是今天对着书夸夸其谈,说人们有很多的苦闷,并装作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觉得自己好似做了什么大善事、大贡献一样,明天又对着另一个不同的群体“点出”相同的困难,开始觉得自己真是聪明和清醒,瞧不起那些“沉睡之人”,后天又觉得大家都有这个困难,已经无力改变了,便埋怨社会的不公,慢慢消磨自己的锐气,将自己隔绝于社会之外,抱着“大学生”这个身份躲在象牙塔里面固地自封。

  如果没有社会实践,我们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农民种粮收入不高却埋怨农民为什么不能多种多产以提高收入,明天山间耕地收割粮食效率低却埋怨为什么不平整土地用机器收割以提高效率,后天又觉得自己的建议没人采纳真是宝珠蒙尘、抱怨社会,把一切想当然化,而社会实践就是帮助我们锚定自我的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人们真正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了解到真实的社会情况,真正的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找到自我的准确定位,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锚定自我的重要途径,但实践的内容往往会被具体的主题所局限。在社会实践出发前,各学校都会要求各实践队确定主题、安排细节,以确保社会实践有序、有效进行,但是却也往往把学生局限于这一主题之中,忽略了主题外的社会现实。

  比如“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这一主题定下后,几乎所有的实践队员都盯着有关这一方面的事件,采访调查关于这一方面的人员和消息,对着这方面大写特写,却没有多大收获,甚至因为做不出成果受到批评,引起实践队员的反感。后来学习“三下乡”主题方面的实践队,实践队员开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当地党史主题展览就去学习党史、遇到传统文化演出就去品味传统文化、遇到自己已有相关专业知识积累的文化知识展览就去验证补缺并主动向别人讲解,遇到其他人有困难就去主动帮忙,不再是机械的寻找目标、进行采访、写稿交稿,使实践队员们都有了很大收获。

  社会实践不应该局限于具体的主题、形式,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形式不一的实践活动。局限于某一主题、形式是不行的,事先的规划分工知识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协调,而不是作为限制大学生实践内容的枷锁。作为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随时随地、方方面面的,比如面对部分城市形式紧迫的汛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待官方消息、听从政府安排、响应政府号召,规劝亲友相信党和政府、不传谣不信谣,努力避免恐慌情绪的扩散。这才是社会实践真正的形式和价值所在。

  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归根究底,是为培养真正深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通讯员 杨树林)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