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我们排成一列沿着街道徒步,穿梭在田野小巷之间。田里的玉米苗已经一尺多高,油黑发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发出簌簌的响声,松桂的地形较为平坦一眼望去颇有万亩良田的心境。
“靠边走,不要挡到路”,我们五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走出校门,走过街道,走进田野。街道两旁的住房是当地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有的保留了原来的土墙青瓦,在自己的空地上新建楼房;有的只保留了一部分完整的传统建筑,其余的被推倒重建;也有一部分只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翻修。老房子的的回忆被岁月逐渐稀释殆尽,当初的那群快乐奔跑的人也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不知多年后,他们是否会怀念老房子最初的模样。
无论是翻修或者重建,他们都保留了传统民居的院门形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有厦或者无厦的形式,有的屋顶上还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瓦猫,给小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民族特色,让人不禁流连忘返。
图为实践路上看到的白族传统民居,屋顶上是当地特色工艺品——瓦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开萍 摄
徒步到松林脚下,山坡上的松树并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要笔直,而是虬曲盘旋,它外形粗糙,树皮皱裂,树干扭曲,却树树向上。坡地上的青草长得正茂盛,一片葱葱绿绿,草地上长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灌木丛点缀期间。坡地上突然来了几只黄牛,头顶上有白色的点缀,看见我们它们突然定住了,似乎对我们也充满了好奇,在细细打量。
不过一会儿,它们也跟着我们的队伍在山坡上移步。有灰白色的纱带从远山上移过来,不一会儿天空开始下起蒙蒙细雨,我们的队伍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在细雨中,有好奇的牛儿在上坡上与我们同行,有一望无延的庄稼地相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图为徒步路上遇到的放牛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楚岳 供图
玉米地里有松毛堆成的草垛,高达两三米,路边长满了牵牛花,紫的、红的,开得好不热闹。果树的枝条从农家的院子里伸出来,橙黄色的梨,微微泛红的石榴,刚挂果的木瓜,夏日里的记忆不只有橘子味的汽水还有奶奶家院子里的果树。门口的花坛,房前屋后被风吹弯的竹子,路上奔跑的小狗,躲在玉米地里的鸡,穿着民族服饰打着伞的老奶奶,背着背篓穿着蓑衣的爷爷,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屋檐上滴落的雨滴,屋檐下雨滴形成的小窝,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雨中的老院子应该会一直存在吧,从院子里伸出手来的果树会一直存在吧,那袅袅炊烟,青葱的竹林,那屋檐下的小水洼会一直存在吧?
刚出村子,雨渐渐大了起来,我们纷纷披上雨衣,一群白色的小人儿行走在田野间,颇有几分可爱。帽沿太浅雨滴打在了脸上,从头发上滴下来流过眉间,经过脸颊,再滴到地上。雨中有些清凉,这种不需要打伞没有束缚感的徒行是一种享受,雨给这次徒行带来了刺激感和新鲜感。伸出双手,让自己在雨中感受夏日的氛围,看着雨滴在手掌中跳跃,一滴,两滴……一滴接着一滴,在手掌上停留又从指缝中溜走,就像时光,不曾给我们挽留的机会。
路过洼地时,不小心踩到一个小水坑,积水溅到两旁,溅到脚上,这是小时候的雨天最喜欢玩的游戏。
图为实践团在雨中徒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冬进 摄
夏天的雨似乎是连接童年与青春的契机,井里的冰西瓜,田里的红蜻蜓,院子里的果树,外婆手里的蒲扇变成了少女微微摆动的裙角,初识的拘谨,清澈流动的水,跳跃的碎金。(通讯员 吴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