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聚焦乡村,关爱“留守儿童”

  从刚来这儿的忐忑,到离开时的不舍。这七天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刚进入高桥完小时看到这里的孩子好像都长的一样,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渐渐却发现,相似的只有孩子般的皮囊,他们好像身体里装着一个大人。这可能就是人们对乡村孩子的普遍印象——懂事。这远远超出年龄的懂事,很为难,我也说不清。

  其实那天听说六百学生里近乎一半都是留守儿童,一半的比例,远远比我想象中的数字更庞大。我尝试感同身受,但却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因为在这短短七天里,我们无法完完全全走进他们心里,我们能窥探到的只是他们孤独世界里的冰山一角。看到很多小朋友衣服脏脏的,脸也脏脏的,但是上课还是非常积极回答我的问题,我的心里总会泛上一股酸涩,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孤独,也能感受到他们向往被关注,渴望被夸奖。无法想象如此幅员辽阔的中国,在我们之外还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留守儿童。 

图为志愿者积极引导小朋友们分享想说的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森婷 供图

  对每一个留守的孩子来说,留守是他们成长中的遗憾。留守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亲情的缺失,爱的缺失,是幼小心灵里人生的遗憾。

  恰逢离别之际,记得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希望你们永远陪在我们身边”,一句话的力量,大过整个世界的喧嚣,令在场的志愿者们瞬间泪崩。他们的话语中,往往藏着大人看不见的奇妙与可爱,童言无忌的背后,满满都是小朋友的天真与纯粹。字里行间,也写下他们作为留守儿童说不出的孤独与落寞。回首自己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我庆幸只有短短四分之一的岁月不在父母身边,也明白他们很多时候都要独自面对很多事情,独自一人走过很多很多的路,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享受着国家给予最优良的教育条件,享受着社会给予最温暖的人文关怀,享受着父母给予最优质的生活条件。走进基层,走进社会,走进人民群众,是作为大学生的责任,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呢。而“三下乡”又是一个让我们能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机会,虽然都说基层很苦,但是基层确实可以锻炼我们这些空有书本知识而不去实践的大学生。所以基层虽苦,条件虽差,但我们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越是穷,越是苦,就越需要人才,也明白为什么国家,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返乡以及每年“三下乡”活动的推进。

图为志愿者们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森婷 供图

  “三下乡”是一个纽带,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去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带来的红利和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关心留守儿童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七天里,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交流中,我所感受到的,更多是“心理留守”而非人们眼中所见的“故里留守”,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走进他们心理,去感受,去聆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真正内涵。

  曾经作为留守儿童的我,曾经有过无助、孤独、难过、羡慕。但我独自走过那段时光,发现,我早已脱胎换骨。在我经历过,感受过,在这七天里我发现他们的身上,也让我看到大多现代人缺乏的永远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会跟同样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说“外边的世界很大,开眼界很重要。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的机会也就可以有很多的尝试。”少年应与“平庸”二字相斥!(通讯员 陈歆)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