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个夏天,作为南京财经大学“红动青春”团队的一员,我于2022年6月底跟随团队一同前往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肩负着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我们怀揣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信念,开启了一段难忘而充实的“三下乡”之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我和伙伴们辗转十二个小时车程,终于听到列车播报里的那一句“列车前方到站:云霄站”,那时透过车窗的玻璃,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便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一句千古佳句。福建云霄县的天空和我以往看到的任何一片天空都不一样,我从未感觉自己如此近地仿佛置身云端,如果真可以化身为鹤,我想只需轻轻一跃,便可腾云驾雾,翱翔于晴空之上。

  南方的夏天格外热,我们的行程安排又很紧密,几乎每一天都在烈日下暴晒,早出晚归,再熬夜到一两点准备调研报告是我们的常态。但是我反倒并没有觉得很累,因为云霄这个充满烟火气和神秘感的小县城,用它的热情和淳朴把我拥入怀中,强烈的归属感让我做任何事都有了动力。借鉴科比的一句话,我也想问问大家:“你见过凌晨三点的云霄吗?”

  我很幸运我见过,在结束了一天的实践工作之后,我会不忍心直接入睡,凌晨三点的云霄,夜市的繁华进入了尾声,湿热的空气也终于有了一丝凉意,我和伙伴骑着车穿过云霄的和平路老街,穿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民国建筑,感受着现代与过去的交杂融合,感受脱贫和乡村振兴带给这个小县城一砖一瓦的变化。我喜欢云霄县是因为,它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没有舍得抹去它的历史,哪怕是发展有可能会受限。我看过太多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拆除了它们最珍贵的建筑和老一辈人最珍贵的回忆,城市风貌变得高大上,但是却没有了“根”,等到再想追忆的时候,已无处可寻。

  白天的云霄又是另一番景象,实地调研也很精彩充实,大家每天都受益匪浅。为了探究产业、文化、生态一体化的乡村振兴建设路径,我们在云霄县团委的帮助下,去到了云霄县从龙头企业到农业合作社等大大小小的本土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和专访企业家,收集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素材。在挖掘云霄县红色文化精神的时候,我们拜访了在当地颇有名望、对民俗和红色文化颇有见地的谢鹏志老先生,在与他的详谈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云霄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云霄县的红树林保护基地我来之前幻想过很多次,但是这次见到的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不过却非常奇妙,近距离感受到的,是绿色和生命的力量。

  而云霄的百姓是我每天工作的最大动力,在异乡为异客,我们来到距离南京1167公里的云霄县,总不免各种担心,但是云霄人的热情好客很快打消了我们所有的顾虑,从素未谋面的出租车司机,到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家庭,到负责周到的团县委,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支撑着我们走过迷茫。

  这次助力云霄县乡村振兴,应该是我二十年来离马克思最近的一次,“三下乡”让我深刻领悟到实事求是的魅力,实践出真知,很多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大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凭自身力量为社会做一些或大或小的贡献。哪怕短短十天的实践已经结束,当我看到相册里的几百张照片时,还是会觉得被幸福包围。希望云霄县的青年们如鹤一般直冲青天,学成归来之时将更多“诗情”引入云霄。(通讯员 袁文倩)

责任编辑:蒋宇骏